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等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将心比心,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修订《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调整人员配备、资质有效期、申请主体等,大幅降低准入门槛。以诚信建设为载体,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续业务与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标准化考评结果直接挂钩,对近3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且在2018年度、2019年度自治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标准化考评中连续两年考评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企业,在办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续业务时,只要满足“安管人员”配比要求,视同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直接核发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
以情动人,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实惠。打破“扁平化”管理模式,设立“军转干部党员服务岗”,重点攻坚审批数量多、难度大、要求高的企业资质审批业务。针对审批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每季度设置温馨提示及常见问题解答等,推动资质申报、安全生产许可等首次通过率从30%提高到60%以上。
聚焦问题,精准发力为群众解难题。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出台《关于试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乙级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的通知》过渡期政策,对6月21日前提交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乙级(含暂乙级)资质核定、延续、升级申请的企业,可自愿选择试行审批告知承诺制,确保企业先取得资质再核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大武口区:“3+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设“理论+实践”课堂,让行动实起来。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读书班等学习载体,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专题讲座等纳入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解决企业用工难题、环境综合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难点、群众面临的难事、基层面临的难题。
开设“送学+讲学”课堂,让学习活起来。注重丰富学习载体,组织干部职工走进闽宁镇开展“感悟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汲取攻坚克难磅礴力量”情景教学,走进石炭井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感受时代变迁”记忆寻访。组织业务骨干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学党史 我为群众办实事”惠企援企政策宣讲,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开设“线上+线下”课堂,让形式多起来。用好党史书籍,上好思政课堂,引导广大党员学好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指定教材,学好《习近平牵挂少数民族群众的故事》等学习资料,通过讲述红色故事、瞻仰红色基地,滋养初心、淬炼党性,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等微专栏,以“滴灌式”宣传,真正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大武口区委)
西吉县:用好红色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创排《丁香花开》等文艺作品赴京演出,《西吉单家集村回汉一家亲故事》《记住乡愁》等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20个、西吉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个。
用好红色教育资源。依托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地等资源,精心设计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聆听一次微党课、观看一部红色影视片、接受一次红色党课专题教育等为内容的“八个一”活动,突出单家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讲好“单家集夜话”红色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核心价值引领。举办“感恩奋进跟党走、携手开启新征程”“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基层零距离”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评比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为抓手,建成西吉县图书馆、文化馆,开展“文化大篷车”基层百场巡演和“四个一”活动,举办民族团结月专场文艺演出,发展各类文化大院120家,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西吉县委)
责任编辑:李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