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深化文明实践 擦亮“文明中卫”底色等
中卫市:深化文明实践 擦亮“文明中卫”底色
整合阵地资源,凝聚文明合力。全面整合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等各类场所和设施598个,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广场23个,不断完善宣、教、文、科、体五大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全市3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健全完善文明积分兑换管理机制。
扩充志愿队伍,切实服务群众。引导广大文艺类社会组织和人士入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沙坡头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传讲解礼仪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340名讲解员。各县(区)开展骨干志愿者培训50余场次6000余人次。培育打造“赶集行动”“山里红”等志愿服务项目322个。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队2318支,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500余场次,全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创新理论传播,强化思想引领。打造沙坡头区“塞上之光”宣讲团、中宁县农民合唱团、海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等宣讲队伍,通过“黄河岸边生态讲堂”“杞乡微课堂”等品牌讲座和主题活动,组织行业专家、优秀党员、先进模范、乡贤能人走进农村“炕头会”、社区“凉亭会”、企业“圆桌会”、农民“田间讲座”,开展宣讲820余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民心。 (中卫市委宣传部)
永宁县:“小阵地”上做好为民服务“大文章”
阵地建设全域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7个、实践站70个,实现镇、乡、街道及所属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个、公园1个,文明实践基地5个、实践点8个,进一步拓宽实践阵地覆盖半径。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圆心,设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台、岗、驿站)70余个,构建点多面广、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队伍建设充实力量。建立“1+14+N”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包括县级志愿服务总队、14支核心队伍、多支乡镇(街道)及行业部门队伍。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33个,注册志愿者4.65万名,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劝导、平安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2.8万余场次。涌现出运政“蓝丝带”等一批志愿服务先进组织,公交司机陈国平等全国及全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人物。
文明实践浸润人心。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6500余场次。推出普惠性、特惠性、互惠性文明实践项目72个,数个项目分别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第六届宁夏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铜奖,银川市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三等奖和优秀奖。 (永宁县委宣传部)
大武口区:“四个聚焦”打造“机关党旗红”党建品牌矩阵
聚焦中心任务,明确创建标准。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三大核心任务,制定《大武口区“机关党旗红”系列党建品牌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有形象化的标识、有个性化的内涵、有具体化的活动、有制度化的推进、有创新的载体措施、有显性化的成效”为主要内容的“六有”工作标准。将党建品牌创建植入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全过程,形成年初定方案、年中看进度、年底总验收的工作闭环。
聚焦部门特点,明确创建特色。找准机关党建品牌创建与部门业务工作的切合点,总结提炼党建品牌名称和党建品牌内涵,设计党建品牌标识。区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申报创建机关党建品牌83个。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创建“党旗映红小白杨”党建品牌,大武口区审批局创办“武优办”党建服务品牌。
聚焦品牌管理,明确考评机制。将机关党建品牌创建作为全年机关党建工作“一号工程”,纳入基层党组织年度目标考评体系,对实现预期目标、有创意、成果突出的项目进行核定类别,验收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强化品牌创建全链条、全过程管理,制定品牌管理、专家推荐、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党建品牌创建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品牌创建动态管理,确保品牌创建年年有进步、作用发挥年年有提升。 (大武口区委组织部)
红寺堡区:跨村联建激发集体经济新动能
对标产业类型,抓好分类组建,畅通产业融合“大动脉”。不断拓展延伸本土产业资源优势,按照黄花菜、牛羊养殖、设施农业等不同产业类型,因地制宜实施村村联建、片区联建、产业联建,破解“各自为战”效益低下、“单打独斗”后劲不足等问题。全区已建成党建共同体6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3%。
创新制度建设,抓好规范运行,形成跨村联建“大网络”。创新四联工作机制,规范党建共同体运行。事务联商,乡镇党委每季度召开党建共同体联席会议,定期听取运行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资源联享,优化配置土地、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资源。活动联办,围绕党员教育、产业发展开展专题活动。品牌联创,制定党建共同体职责清单,结合主责主业,突出亮点特色,构建“一共同体一品牌”格局。
着眼联农带农,抓好作用发挥,实现经济质效“大提升”。以党建共同体为抓手,整合共建村、共建合作社等多方主体资源,统筹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成员单位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激活黄花菜、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潜能。先后支持经费65万元,打造16个村级“两个带头人”工作室,不断增强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富能力。红寺堡区68%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红寺堡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汪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