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真心为你芬芳
秦春娟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沈少春/摄
在银川市金凤区良田中学,有一位被学生亲切唤作“秦妈”的信息技术课教师——秦春娟。21年来,她扎根乡村教育一线,面对生态移民子女学习基础薄弱等问题,以信息技术为笔、陪伴耕耘为墨,书写了乡村教育的温暖篇章。2025年,秦春娟荣获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信息技术不仅是知识,更是打开孩子认识世界的钥匙”
2004年,大学毕业的秦春娟坐着中巴车来到良田中学。那时,全校仅有几台老式电脑供教师使用,学生对电脑毫无概念,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超出她的想象。
秦春娟的字典里从未有“退缩”二字。她深知,乡村孩子更需要有人引领和托举。2006年,借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东风,良田中学建成第一间计算机机房,秦春娟成为全校首位信息技术课教师。为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电脑的机会,她积极向校领导争取,将信息技术课定为每周2节。
第一次上课时,孩子们双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键盘,小声问:“老师,会不会弄坏电脑啊?”这一幕让她至今难忘。她蹲下身,握着学生的手轻声解释:“电脑就是工具,像农民的锄头,越用越顺手。”
在秦春娟看来,慢鸟就要先飞,农村孩子不该输在信息技术的起跑线上。2008年,她萌生了带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的想法。当时,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仍显匮乏,耳边全是“城里孩子都难获奖,农村娃别瞎折腾”的声音。但秦春娟认为,信息技术不仅是知识,更是打开孩子认识世界的钥匙。她想用一次“零的突破”,让大家看到农村孩子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潜力。
2009年,秦春娟从初一年级筛选出5名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午休、周末免费辅导他们。没有系统教材,她就自己整理知识点打印成讲义;学生理解困难,她就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编程逻辑,帮助孩子们记忆。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2011年秋,几名学生跟着秦春娟第一次走进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的赛场,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斩获一等奖。当获奖证书寄到学校时,整个良田中学沸腾了。秦春娟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差距是被“不可能”给固化了,老师的责任就是帮学生打破自我设限。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秦春娟常被质疑“副课老师能做出什么成绩”。但她坚信,只要怀揣满满的爱,任何学科都能架起学生成长的阶梯。为把信息技术课教出特色,她深研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各级优质课比赛,先后2次获得全国优质课一等奖,11次获得自治区优质课一等奖。
“把每个学生当成璞玉,教育的匠心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打磨里”
从来到良田中学的第一天起,秦春娟的办公室就成为学生午休时间可随时进入的“答疑室”。每天中午,她的办公室都会敞开门,办公桌上堆着不同科目的辅导资料。学生们知道,不管是电脑操作中遇到的难题,还是数学题不会解、化学公式背不会,只要找到“秦妈”,她总会放下手头的事,耐心讲解。
校长吴鹏飞总爱向同事提起那个午后:当他路过教室时,正巧碰到秦老师给孩子讲化学题,“她虽然不是化学专业出身,却能用最朴素的语言拆解化学题的考点和原理,连画图都格外认真,孩子们听得眼睛都亮了”。在秦春娟心里,这些不过是班主任工作的日常。
2012年,秦春娟刚担任班主任时,遇到了一个长得黑黑小小却很调皮的学生,他的父母都是文盲,对孩子的期待仅是“读点书就行”。秦春娟看到了这个名叫田永强的男孩藏在调皮性格下的潜力,于是鼓励他:“只要认真学,你一定是棵好苗子。”此后,她上课多提问、下课多关心,帮田永强补基础、养习惯。2015年,田永强以694分的好成绩考上高中;2018年,他以656分考入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如今已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一名“白衣天使”。
2018级学生赵世禄,曾因缺乏自信而沉默寡言。秦春娟敏锐捕捉到他“藏不住的集体荣誉感”。在学校筹备汉字听写大赛时,她特意找到赵世禄:“试试吧,输赢不重要,过程才珍贵。”赵世禄报名参赛后怕拖班级后腿,一改往日拖沓的习惯扎进书堆,最终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从此也重拾了学习的信心。后来赵世禄顺利考入宁夏大学。正如秦春娟所说:“把每个学生当成璞玉,把每堂课当成艺术品,教育的匠心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打磨里。”
“一个都不能少”是秦春娟的承诺。她带的4届毕业生全都考上高中,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全能秦妈”。秦春娟用行动证明:只要心系学生、情归校园、潜心教学,乡村教师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从教21年,秦春娟从一名青涩教师成长为“金凤名师”“凤城名师”“塞上名师”。如今,秦春娟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依托银川市“梯级名师工作室”、自治区“乡村名师工作室”,手把手辅导青年教师,为学校培养出10余名市级骨干教师,让“坚守与热爱”的教育精神得以传承。
责任编辑: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