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党刊视点 正文

让技能之光照亮成才之路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4期 作者:本刊记者 张 筱 发布时间: 2025-07-23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5-07-23 154834.png

刘荣蓬(左三)在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九名的好成绩。 宁夏水务集团供图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

  近年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紧紧围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战略重点,积极作为,成效显著。随着“技能宁夏”行动、“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技能强企”行动、“金蓝领”示范性培育计划等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举措相继出炉,全区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截至2025年5月,全区技能人才新增2.6万人次,成为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沃土培才

  “大家再琢磨琢磨,这小车转弯角度是否能再灵活一点?”在宁夏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水务集团)宁东水务公司检修分公司,自动化专业值班长刘浩拿着一台遥控小车,和同事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正是他们研究出来的“隐蔽空间探测小车”。此前,地下水管出了问题,得把地面挖开才能检修,费时又费力。“要是能有个管道大小的小车可以进去看一看呢?”在一次检修中,刘浩有了个想法,“小车带个摄像头,遥控着走,不就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了吗?”

  说干就干,刘浩带领着团队成员共同研究,经过多次修改,小车终于能灵活穿梭在狭窄的地下管道里,摄像头传回的画面清晰稳定。这个发明不仅解决了地下管道检修的大难题,还捧回了宁夏水务集团“五小”创新二等奖。

  这正是宁夏水务集团厚植人才沃土、鼓励发明创造的生动案例。为系统培养员工技能,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宁夏水务集团不断丰富培训形式,组织员工参与各类专项培训。在中卫、宁东、固原、吴忠等地建成的员工教育和技能实训基地,针对核心技能为不同岗位人员提供现场教学与实践指导,并结合年度计划定期开展业务理论培训和实操技能讲解,持续提升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术水平。2025年,宁夏水务集团王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进一步夯实了人才培育的平台根基。“培训内容很全、很系统,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为创新创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刘浩说。

  近3年来,宁夏水务集团总部和各公司累计开展内外部培训2912期,培训17.21万人次,达71.38万学时,培训费用投入共计1200万元。“宁夏水务集团的培训机制能有效激励员工,不仅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空间,让晋升通道更畅通、成长路径更清晰,还能引导大家结合生产实践搞攻关、做创新,实实在在地改善生产效率。”王杰说。

  宁夏水务集团宁东水务公司污水处理分公司副经理刘荣蓬的职业轨迹清晰勾勒出成长的足迹:从一名化学检验工起步,他一步步完成了从值班员、值班长到技术负责人的转变,如今已成长为公司中层干部。

  作为王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第一批成员,刘荣蓬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不断突破,2020年参加国家级竞赛,他一举拿下全国第九名的好成绩。“技能培训让我能集中时间提升技能,跨专业、跨业务的训练更帮我理清了公司的全局运营,为现在开展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刘荣蓬坦言,“手上有真功夫,心里才踏实。如今无论是独当一面处理业务,还是当好领导带好团队,都更有信心。”

  从厚植人才繁育沃土到激活行业创新动能,宁夏水务集团以精耕细作的姿态培育英才。“近年来,自治区人社厅先后授予宁夏水务集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王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水务一体化人才小高地等荣誉称号,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全面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宁夏水务集团已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特级技师、高级技师、技师等技能人才1800余名,占员工总数的56%,为全区安全稳定用水保驾护航。”宁夏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匠心铸才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孕育匠艺、锻造技能的摇篮。位于宁夏艺术职业学院的国家级“中式面点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自治区技术能手赵莹莹的领衔下为全区餐饮行业培养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

  2023年,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成功申报并通过国家级“中式面点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赵莹莹作为领衔人,带领团队以“攻关、研发、传艺、交流”为核心任务开展工作。

  为强化学生的实训能力,工作室与宁夏冠名食品加工合作社深度合作,聚焦批量生产中的技术难点,成功攻克难题并形成“拇指花卷”工业化流水线,既推动了技术成果落地,也为学生提供了贴近产业实际的实践平台。

  为有效锻炼学生技能,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事以实战竞技为纽带,构建起“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通过高强度比拼,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锤炼专业技能,同步提升应变能力与职业素养。

  赵莹莹和她的团队成员在历届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辅导学生参赛,斩获过一等奖8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25年,赵莹莹在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烹饪赛项二等奖,即将代表宁夏征战世界技能大赛。

  “竞赛并非目的,而是要以赛促练,借此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能水平,最终培养出能在企业中胜任各类岗位的人才。”赵莹莹的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在赛场指导中,更贯穿于日常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全流程。她带领团队深入钻研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先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传授高超技艺。同时,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她积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全区餐饮行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出的年轻骨干教师已能独立承担教学、班主任工作及带队参赛任务。

  “未来将继续发挥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在传统技艺保护、科技创新、产业带动、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加大深耕力度,让技能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赵莹莹表示。

  探路育才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社会发展的神经。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能否稳住收入、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踏入职场、城乡未升学的青年能否找到成长赛道……这些群体的就业之路,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

  如何为他们开辟宽广的就业路?自治区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6类重点人群,精准对接新领域、新业态的需求,针对性培养无人机驾驶员、电子商务师、消防设施操作员等新型技能人才。

  在宁夏新商务高级技工学校的培训基地,50名学员正跟随主教员麦家杰进行无人机驾驶实训。从起飞操作、规定路线飞行到定点降落,每个学员都逐一演练。“6类群体的特点之一是年龄、学历跨度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因材施教,在日常训练中也鼓励以强带弱,确保所有学员都能扎实掌握知识。”麦家杰介绍。

  无人机驾驶员的培训课程,不仅涵盖无人机理论知识、飞行原理剖析、操作技巧特训、维护保养实操,还包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等内容,确保学员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实操技能。

  “我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家里有两个孩子。看到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前景不错,就报名参加了培训,打算学好后开一家无人机拍摄公司。”学员马江璐笑着说,“能有机会接触并系统学习无人机操作技能,不仅让自己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充满期待。”

  如今,宁夏新商务高级技工学校已在全区开展8期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累计参训417人次。其中,243人顺利取得技能等级证书,174人正在参加为期20天的集中培训,部分学员培训取证后已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实现了“培训即就业”。“我们会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开设特色专业,并送技能上门。”宁夏新商务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陈红伟表示。

  责任编辑:李永红


>>><<<
【作者】:本刊记者 张 筱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