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理响塞上 正文

不怕“麻烦”才能解决麻烦

——任弼时《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带来的启示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9期 作者:王 琼 发布时间: 2023-10-25 | 打印 | 字号:TT

  编者按:调查研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有矛盾冲突、利益纠葛、情绪宣泄,等等。然而,其实遇到麻烦才是摸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只有沉下心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整改落实,这些顽瘴痼疾才有解决的可能性,否则小矛盾迟早会惹出大麻烦、小冲突早晚会升级为大问题、“小管涌”最终变成“大窟窿”。任弼时同志是做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也善于解决复杂问题。陆定一同志曾回忆说:“弼时同志的另一特点,就是他不怕麻烦和善于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优良作风,这种作风使他成为全党全军所热爱的领导者。”

  任弼时同志出生于湖南汨罗,自幼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养成了其心怀家国的胸襟和不惧挫折的韧性,也涵育了其作风严谨、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16岁参加革命,23岁成为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39岁成为中央最年轻的书记处书记,46岁英年早逝。30年的革命生涯,他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做没有调查研究、不了解情况、不符合实际的讲话和指示,也始终保持着不怕麻烦的工作态度,以成熟的政治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叶剑英元帅深刻评价:“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1947年初,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以及两次被捕遭受酷刑的后遗症,任弼时同志患上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党中央一再决定让他住院治疗,但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半分懈怠,仍支撑着病体协助指挥西北乃至全国的革命运动。考虑到任弼时同志日益严重的病情,在这一年的11月,中央特意安排他到相对清净的陕北钱家河休养。

  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并实施,各解放区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土地改革高潮。但由于土改试点区晋绥解放区出现急躁冒进现象,一股“混淆敌我,错划成分,扩大打击面,大搞平均主义、唯成分论、乱打乱杀”等“左”倾错误开始蔓延,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到了其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任弼时同志利用在钱家河养病的机会,深入30多个村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还发动身边工作人员,利用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按村、按户调查他们分得的土地面积、质量、粮食产量以及评定成分情况和他们对土改的意见。此外,他还查阅了大量党内文件,详细研究老区、半老区土改的区别。并向各解放区了解他们是怎样划分阶级的,研究他们在土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1948年1月12日,在杨家沟小学的教室里,任弼时同志在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作了基于调查研究而形成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长篇报告。

  在这篇报告中,任弼时根据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土地改革运动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问题,给予了正确的阐明和解决。开篇即表明了解决棘手矛盾问题的决心:“土地法大纲的公布,清楚而明确地在全国人民面前指出我党土地政策的方向和办法。对于这个方向和办法,我们应该坚决拥护。任何对于土地改革的动摇、畏缩、旁观,甚至妨碍,都是不能容许的。但是,土地改革工作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我们为了拥护土地改革,为了彻底实现土地改革的目的,除了提出土地法大纲之外,还必须对于农民实际运动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给以正确的具体的解决。”报告通过大量案例和翔实数据阐明了划分农村阶级的标准,坚固地团结全体中农,对地主富农的斗争方法,正确对待工商业、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以及反对乱打乱杀六个方面的问题。例如,他列举了山西兴县蔡家崖行政村的典型事例,“全蔡家崖行政村(缺岔儿上自然村)共552户,评定为地主富农的有124户,占总户数22.46%。据一般的估计,在旧政权下,农村中平均地主占总户数约为3%,富农约为5%,合计地主富农共约占8%的户数,10%的人数。老解放区内,很多地主及旧富农已经变化,变为其他成分,地主富农的户数应该少于8%,而蔡家崖地主富农的户数则比8%还要多出将近两倍”。实际上,被错划为地主富农的有50户左右。任弼时指出:“蔡家崖的经验,却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我们必须按照实际情形去划分阶级,进行土改,决不可将本来不是地主富农的人们人为地划成了地主富农,错误地扩大打击面,打乱革命阵线,帮助敌人,孤立自己。这是一个极端重大的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注意。”他提出要坚决地公开地改正错误,“哪怕只是划错了一个人,也必须改正”。对于任弼时同志的这篇讲话,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1948年1月中旬,毛泽东同志向新华社亲笔批示:“用明码电报开始拍发,争取两天或三天发完,由新华社转播全国各地,立即在一切报纸上公开发表,并印小册子。”这对于解决当时矛盾突出的新区土改问题、保证土地改革的正确开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怕麻烦,正是最大的麻烦。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麻烦还在后头,不要怕麻烦。要革命就会有麻烦,而且有时非常麻烦。”麻烦,就是各种矛盾问题集中显现的地方,是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躲事不如办事、避题不如解题。不怕麻烦地深入细致调研,才能抓住老百姓最揪心的问题,才能直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才能做出关键有效的对策。2003年,浙江省委决定开展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工作,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确定拟接访县时明确提出,浦江信访问题多、矛盾集中,群众意见比较大,就到那里去。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

  换个角度看,“热锅上的蚂蚁”和“烫手的山芋”都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执政本领的契机,如何看待麻烦,考验的是干部的担当精神,怎么处理麻烦,考验的是干部的干事本领。把“麻烦事”当成“赶考题”,让主动解决麻烦的过程成为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点赞。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石 雷

>>><<<
【作者】:王 琼
【来源】:《共产党人》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