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理响塞上 正文

深刻把握创建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着力点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0期 作者:中共吴忠市委党校(吴忠市行政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5-22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5-05-22 100236.png

宁夏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示范区建设的社会基础。图为石嘴山市青山街道胜利社区各族群众在传统节日一起制作美食,共叙邻里情。 赖盛龙/摄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有形有感有效加快示范区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使命任务,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遵循民族工作的规律,立足宁夏区情,找准着力点,注重创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着力强化党的领导,夯实示范区创建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宁夏推进示范区创建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示范区创建工作全过程。要强化统战部门的作用和职能,持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为宁夏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提供坚实可靠的政治保障。同时,示范区创建需要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民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干部队伍,要把提高全区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作为新时代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把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作为宁夏发展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确保党的民族工作决策部署向基层延伸,向基层发力。

  着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夯实示范区创建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赋予所有改革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新征程上,宁夏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示范区创建的物质基础。要用好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紧密对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立足宁夏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统筹推进“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基础上,聚焦优势所在、集中优势资源、优化要素组合,加快构建体现宁夏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关键,聚焦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全方位优化宁夏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培育更多有活力、有创造力、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引导各族群众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全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示范区创建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能够为示范区创建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关键在于落小落实,关键在于“有形有感有效”。要进一步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全区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常态化机制,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结合宁夏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活动,促进全区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示范区创建的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自古以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宁夏各民族发展的主旋律,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宁夏形成和发展的主基调,更是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加快创建示范区,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市(县)的具体实际,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以全区各民族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和全方位嵌入为根本,推进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和水平,打造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一步夯实示范区建设的社会基础。

  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夯实示范区创建的法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民族地区的延伸和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上,要以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为抓手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加强党对全区民族事务治理的全面领导,通过健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建设体系,创新基层自治机制,建立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的德治建设体系,发挥道德教化的积极作用,强化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体系,强化基层法治建设,逐步健全全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的利益共享机制,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全区各族人民共同享有治理成果,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完善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体制机制,夯实示范区创建的安全基础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宁夏作为民族地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态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依然存在。推进示范区创建必须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切实提升全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常态化风险防控制度体系。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坚持线上监测和线下排查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监测机制。通过多方参与、多角度分析和研判,形成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处置方案,建立健全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强化全区各地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层级落实细化任务,健全完善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夯实示范区创建的安全基础,切实以宁夏一域之安为维护全国大局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执笔人:马丽 刘婷)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中共吴忠市委党校(吴忠市行政学院)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