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理响塞上 正文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9期 作者: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25-09-30 | 打印 | 字号:TT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伟大抗战精神,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伟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理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价值意蕴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汇聚起各族人民的奋斗合力,在复兴之路上凝聚起无坚不摧的时代伟力。

  凝聚民族共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抗战时期,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承载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等优秀品质。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坚定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无论是面对科技攻关“卡脖子”难题,还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同样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弘扬抗战时期革命先辈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更加精彩的奋斗篇章。

  坚定理想信念,为民族复兴筑牢坚实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抗战时期,无数革命先烈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烽火岁月中坚守理想信念,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筑牢理想信念的坚实根基。在多元文化冲击、利益诱惑增多的当下,伟大抗战精神指引我们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理想信念之灯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激发创新热情,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面对装备悬殊、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中国军民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积极探索新战术、新战略,从地道战、地雷战等灵活战术,到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创新,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中华民族敢于突破、勇于变革的高超智慧。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科技变革的关键阶段,这种革故鼎新的特质、敢为人先的勇气,能够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我们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抢占先机,以科技创新的全面突破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促进和平发展,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安全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抗战时期,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中国军民浴血奋战14年,歼灭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始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中维护和平的基因,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更加珍惜和平,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面把握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实践路径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弘扬和践行伟大抗战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深研理论内涵,挖掘时代价值。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要拓宽学术视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等多学科切入,系统梳理其形成脉络、核心要素与内在逻辑,剖析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推动研究体系化,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探寻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契合点,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构建协同研究机制,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党史部门等多方资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合力,进一步挖掘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融入教育体系,厚植育人根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要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将伟大抗战精神纳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分众化育人、课程化育人,让学生了解抗战历史,感受伟大抗战精神的力量。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和育人途径。比如博物馆、图书馆可定期举办抗战主题展览与讲座,社区可开展“抗战老兵讲故事”等活动,形成“学校引领、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育人合力,让伟大抗战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创新传播路径,拓宽宣传渠道。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要加强新媒体新技术运用,打造沉浸式体验。要激发全民参与活力,依托现代社交媒体平台发起有关伟大抗战精神主题话题讨论,开展线上知识竞赛、抗战英雄事迹征集、抗战历史展览等活动,调动公众参与热情。要做好对外传播交流,讲好中华儿女的抗战故事、宣传好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弘扬好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了解,展示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

  (执笔人:史化 胡向宁)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