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大家谈 正文

把政绩刻在百姓的心坎上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8期 作者:刘智远 发布时间: 2023-10-11 | 打印 | 字号:TT

  谈到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以概之,“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办身边事。把百姓关心、操心、烦心的事情一件一件解决好,夙夜在公、一心为民,是为“立政绩”。政绩之本在为民,政绩之根在民心。唯有常念百姓之所忧、笃行百姓之所盼,才能把政绩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把政绩刻在百姓的心坎上,必须有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赶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是有“赶考精神”的人。“赶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做“稻草人”“清谈客”“泥菩萨”,而是做起而行之的奋斗者。要以“赶考”的姿态砥砺前行,在为人民的奋斗中磨砺初心,在“赶考”的漫漫征程中强信念、壮筋骨、勇担当。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不忘来时路,不忘“为什么出发、为谁出发”;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不罔肩头担,不忘“往哪里去、为谁而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是建立政绩的先决条件,有了这样的清醒和坚定,才能想得通、看得清为谁建立政绩,建立什么样的政绩,以及如何建立政绩。

  把政绩刻在百姓的心坎上,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政绩观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和格局境界。正确的政绩观,蕴含着一个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政绩不是“封”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它往往隐于默默的奉献与平凡的坚守,恰因其人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反而为他人所称颂。元代戏曲作家石德玉的《曲江池》楔子里有句话,“几年政绩远相闻,采得民谣报使君”,意思是说,施政的成绩广受百姓称赞,甚至都编成了民谣。施政的成绩好不好,百姓说了算。

  把政绩刻在百姓的心坎上,必须有善学善思、善谋善为、善作善成的“内家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给老百姓做事,就要有善学善思、善谋善为、善作善成的“内家功”。中国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更要有善作善成的本领。政绩观是抽象的,但政绩是具象的。能否建立政绩,取决于施政本领。能力本领是实现政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够真正实现政绩的提升。只有精准把握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真事实事,把难事办成、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才能把正确的政绩观落到实处。

  把政绩刻在百姓的心坎上,必须有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的品行锤炼。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做到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品行、陶冶情操。要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正确的政绩观决定着正确的金钱观、权力观、名利观。始终坚持在锤炼品行中夯实政绩观的道德基础,是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的重要保证。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关乎百姓切身利益,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G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谢 斌


>>><<<
【作者】:刘智远
【来源】:《共产党人》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