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大家谈 正文

提升“球不落地”的干事格局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20期 作者:任嘉伟 王婧漪 发布时间: 2025-10-19 | 打印 | 字号:TT

  排球比赛是一项两队对抗、隔网而立的团队运动,赢球的核心目标就是将球击过网,落在对方场区内,或使对方无法将球有效击回。简单来说,赢球的关键所在是“球不落地”。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一项任务从部署到执行,因某个环节的疏忽、拖延或推诿,最终陷入僵局,无法推进,就像传球时脱手的球,不仅打乱了节奏,更可能错失良机。由此可见,“球不落地”不仅是一种工作状态,更是一种需刻意提升的干事格局——它要求我们以责任为轴心、以闭环为路径、以协同为支撑,让每一项工作都能扎实推进、落到实处。

  做到“球不落地”,要筑牢责任基石。“球不落地”的前提,是把任务当成“自己的球”,以强烈的责任感托住每个传过来的“球”。现实中,有些工作之所以“落地难”,根源在于责任意识的缺位,接到任务时“踢皮球”,执行过程中“打折扣”,遇到问题时“绕道走”,最终让本可推进的事卡在半途。树牢责任意识,是把“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担当作为,将责任心落到实处,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党员干部在接手工作任务时、在处理群众诉求时,若能多一份“这事我负责”的担当,少一份“与我无关”的敷衍,就能在政策落实各环节打通堵点;若能以“问题到我为止”的自觉主动攻坚,就不会让计划在“等靠要”中搁浅。责任如磐,体现着个人担当,承载着组织信任,只有紧紧攥在手中,才不会让“球”轻易脱手。

  做到“球不落地”,要强化闭环思维。“球不落地”的关键,在于形成“部署—执行—反馈—优化”的完整闭环,避免工作在流转中“断档”。干任何一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唯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轨迹,工作方得圆满。闭环思维,是一种抓工作、促落实的方法论,体现在工作上是“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是“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任何一项工作,若只重开头、不顾结尾,或只做半截、不管后续,就会让任务卡住不前,沦为“半拉子”工程。闭环思维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控上和对结果的较真上。比如科研团队攻关核心技术,从方案设计到实验验证,每一步都应建立问题台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遇到卡点及时沟通,最终在短时间内突破瓶颈——这正是工作链条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用闭环思维确保“球不落地”的具体体现。

  做到“球不落地”,要增强协同意识。“球不落地”的保障,是跳出“一己之域”的局限,以全局视角做好配合补位。任何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球场上的球员,既要有单打独斗的能力,更要有团队作战的觉悟,否则再出色的个人也难以赢下整场比赛。现实中,一些跨部门、跨领域的任务推进缓慢,一些部门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往往是因为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各扫门前雪”,缺乏主动补位的意识。强化协同意识,党员干部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带头干事创业,善于把集体智慧与个人智慧、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发展的整体合力。同时,还要注重做到“想在前、帮在后”,使工作举措更切合实际、更行之有效。

  每名党员干部无论是面对日常工作的琐碎,还是攻坚任务的艰巨,若能始终以“球不落地”的标准要求自己,就能在一次次实践中锤炼担当、提升能力,让每一项工作都结出实实在在的成果。G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谢斌


>>><<<
【作者】:任嘉伟 王婧漪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