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文化瑰宝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西夏陵申遗的成功,标志着宁夏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对于进一步提升宁夏知名度、增强公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泱泱中华,江山多娇、历史悠久、文明璀璨。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并为推动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全社会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显著提升。从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莫高窟,到北京中轴线、西夏陵,再到泰山、黄山、武夷山,在广袤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多姿多彩的文化瑰宝与雄奇秀美的自然珍宝珠辉玉映,共同铺展出一幅古今交融、气势恢宏的大美画卷。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公元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西夏陵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西夏陵申遗成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央有关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成果。从1972年宁夏文物部门经过调查确认“西夏陵”,到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夏陵研究保护历时53年,经历了遗址发现、重点保护、全面提速、提质升级4个阶段。这期间,西夏陵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保护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土遗址保护实践与科研不断加强,为保护西夏陵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期间,在各级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夏陵申遗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历经14年不懈努力,终于圆满画上句号。中国政府在西夏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赞赏和肯定。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西夏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全人类的文化财富,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树立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西夏陵。必须深入落实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要求,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责任义务,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以及展示能力和水平。必须不断健全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遗产监督与传承弘扬活动,让西夏陵的遗产价值和世界遗产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相信,在各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夏陵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必将成为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窗口,必将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也必将为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多力量!
(冯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