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思践悟 正文

强特色扬优势 促研发树品牌 全力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23期 作者:何建勃 发布时间: 2022-12-19 | 打印 | 字号:TT

枸杞产业成为中宁县的富民产业、金字招牌.png

枸杞产业成为中宁县的富民产业、金字招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特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中宁县是世界枸杞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独特的水土条件和光热资源催生了“中宁枸杞”这一富民产业、金字招牌,成就了“中国枸杞之乡”的美名。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宁县要坚持做大做强枸杞产业,在扩规提质上下实功,在产销衔接上出实招,在擦亮品牌上求实效,巩固枸杞领军地位,引领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实功出实招,激活中宁枸杞大市场

  加快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中宁县坚持把发展枸杞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抓手、实施乡村振兴的先手、统筹城乡发展的把手,大力实施基地稳杞、龙头强杞、科技兴杞、质量保杞、品牌立杞和文化活杞“六大工程”,构建产业标准、绿色防控、质量检验检测和产品溯源“四大体系”,推进枸杞全产业链联动发展,使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占到了全年可支配收入的近一半。18万亩种植面积让中宁枸杞成为稀缺的“硬通货”,124家加工企业让中宁枸杞变成抢手的“软黄金”,1100余家中宁枸杞专卖店成为宣传中宁的“金话筒”。目前,中宁枸杞畅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品牌价值飙超192亿元,中宁县借此挺进“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

  强信心勇担当,直面中宁枸杞发展新挑战

  随着周边省区枸杞产业的迅猛发展,同质化竞争加剧,枸杞产业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一是种植意愿持续低迷。由于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枸杞种植效益连年下滑,群众种植意愿持续走低。二是产品研发后劲不足。枸杞加工转化率仅为35%,养生保健、康养休闲、美容护肤等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产品竞争力不强。三是龙头企业竞争乏力。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较少,带动能力较弱,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四是品牌建设缺乏亮度。中宁枸杞知名度虽高,但现有企业品牌多而不强,多而不亮,缺乏在全国有口皆碑的品牌,缺少经典宣传,更缺少在市场上叫得响、卖得好的“拳头”产品。五是文化挖掘浅尝辄止。枸杞文化挖掘不够充分,推促枸杞文化、枸杞形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缺乏创意,制约了枸杞系列产品的联动衍生和强劲发展。

  综合来看,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面临窘境的深层次原因,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差距,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特色农业的举措不多、效果不优;二是融入新发展格局不够积极,枸杞加工合作不深入,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后劲乏力。中宁枸杞要想在全国特色农产品发展格局中独占鳌头,成为行业标杆,必须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在高质量发展上再加力,探索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

  善作为再发力,推动中宁枸杞大发展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宁夏打造现代化产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中宁县要充分发挥中宁枸杞自身优势,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培育产业龙头,加快精深加工,打造产业集群,实现品牌、价值双提升,富民、强链双进步。

  稳基地,推促产量扩规提质。一是稳定枸杞面积。在严守“非粮化”“非农化”底线基础上,科学合理规划枸杞种植区域,利用宜林荒山地、腾退压砂地稳步扩增种植基地,确保枸杞种植面积动态平衡。全面推行标准化种植,完善枸杞基地设施,建立健全种苗、种植、加工、营销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扩量提质。二是稳定种植企业。推行大户种植、大户经营,采取专项支持、融资担保、基金引导等方式对枸杞种植产业予以扶持和补助,帮助解决资金难题,提高企业种植积极性。三是稳定从业人员。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枸杞产业生存、发展提供健康土壤,深化枸杞企业、从业人员、种植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增强务工人员从事枸杞行业意愿。

  促加工,推动产品深度研发。一是建立以研究院为主体,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签约实验室为技术依托,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体系,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和枸杞明目护肝、养颜补肾等功效的重大基础研究以及功能性产品研发,最大限度把中宁枸杞的内在价值挖掘出来。二是引导华宝、早康等龙头企业集中精力推进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鼓励企业围绕枸杞酵素、枸杞原浆、枸杞酒、枸杞芽茶(菜)等品类,积极研发绿色、健康、高质新产品,打造质量优、附加值高、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拳头产品。三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开展枸杞多糖、牛磺酸等药用成分提炼上市,推动养生保健、美容化妆、枸杞副食等产品研发,丰富产品种类,延长增值链条,提升枸杞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育龙头,带动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队伍。实施“育龙计划”“小升规”行动,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打造规模上亿、知名度高、带动性强的旗舰型、航母型企业。二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建立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收购、统一营销、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兴旺。三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枸杞产业“产、加、销”一体化服务链,推进上下游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力促枸杞产业产品高质化、生产高效化。

  强品质,力推产业溯源管理。一是正本清源。加强枸杞加工环节监管,严格执行枸杞市场检验检测制度,实行生产必检、入市必检,实现枸杞产品口感、外形、洁净度等指标的提升。二是追溯维权。严格商标管理,规范中宁枸杞专用二维码标识应用,实现中宁枸杞销售产品“身份证”随时携带。严厉查处打击外地枸杞假冒“中宁枸杞”等违法行为。三是严管市场。开辟中宁枸杞精品交易专区,严格市场商贩身份管理,建立市场经营户档案,签订质量安全协议,统一销售凭证,确保货源清晰、源头可溯、安全可控。

  树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重塑枸杞产品形象。设计独具地方特色的枸杞产品标识,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认同、同类产品辨识度高的个性化形象品牌。二是统一优化产品包装。采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商标品牌”商标模式,开发更多便于携带、直观反映产品功效、体现枸杞特色文化、迎合消费人群喜好的包装物,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差异化需求,提高品牌忠诚度。三是创新枸杞营销推介。打造中宁枸杞外宣形象窗口,建立专卖店产品线上购买平台,营造“线上+线下”联动销售体系,形成共同保护“中宁枸杞”品牌合力。

  增效益,拓宽产业增收渠道。一是提升经济效益。通过科技推动、精细管理,促进枸杞基地提质增效,严格执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和最低指导价销售,保障杞农收益。二是放大社会效益。落实助农惠农政策,支持枸杞企业承包荒山荒地种植枸杞,为防风固沙、植绿增绿贡献力量。三是带动倍增效益。深化一二三产业联动,带动产品加工、新品包装、交通物流、文化康养等相关产业发展。

  展内涵,扩大产业综合效力。一是打造“生态休闲、采摘体验”田园景区,吸引、留住、拓展游客群体,促进景区观光游与乡村生态游有机衔接。二是打通枸杞加工企业参观通道,以安全优质、绝对原产为亮点,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枸杞加工生产各环节,彰显枸杞旅游效能,助推产品销售。三是延展枸杞文化内涵,通过红枸杞催生大文化,推动根雕刺绣、枸杞剪纸、民俗纪念品产业化生产,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手艺制作短视频,采取直播带货、讲述枸杞故事等,提升枸杞文化影响力。

  (作者系中卫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宁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何建勃
【来源】:《共产党人》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