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一个单独部分阐述,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来布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宁夏农林科学院作为全区唯一一家农业综合性科技和人才集聚单位,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农林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农林科技事业发展。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这一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三农”工作、人才工作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水平。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牵引,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切实在提升科研质量、提高科技产出、加快成果转化、加强交流合作、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发扬斗争精神,以实干担当推动农林科技事业发展上台阶。
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牵引农林科技创新工作
牵住提升科研质量“牛鼻子”,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上水平。整合统筹科研项目,结合宁夏实际进一步明确科研方向,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以提高投入产出率、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目标,加大第三方评价力度,加强院内外、项目之间沟通联系合作,加大专利、论文在实践中的运用,以高质量的科研项目推动科研质量提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聚焦“六特”产业和种业振兴行动,围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产业中的优新品种、绿色生产、农机农艺结合等方面加强应用技术攻关;着力加强育种、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加快宁夏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打造育繁推、产研用一体化的良种繁育基地,努力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新品种;围绕资源挖掘和种质创新、农产品功效物质与作用机理、病虫害为害机理、资源环境中的相关科学理论问题等开展研究,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加强战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强化生态建设技术支撑,围绕节水控盐与耐盐碱作物培育,旱作农业、牧草种植与生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新能源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以微观战术上的科研为支撑,从宏观战略上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加大改革力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2年开展的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赋权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总金额是历年最高的1.5倍,单项金额是历年最高的2.75倍,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被科技厅作为典型案例报送科技部。要以此为契机,在枸杞、生物农药、酿酒葡萄等领域建立健全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拓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风险资金,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奏响拓展交流合作“协奏曲”,构建农林科技发展新格局。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聚焦“六特”产业和种业振兴行动,坚持自主创新项目与竞争性项目“双轮驱动”,在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研项目中增强农林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在发挥好现有32个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试验站作用以及全院6个农业综合科研试验基地、9个院地和35个院企合作基地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建设国家枸杞实验室,在创新实践中增强农林科技创新力量。深化科技合作交流。以“科技支宁”合作为契机,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外大院大所合作交流,发挥好刚申请获批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聘请院士担任导师,借智借力培养科技人才,促进成果转化,提高能力水平。
下好激发人才活力“先手棋”,充分释放创新潜力、营造人才发展小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创新价值、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带出一支攻关队伍,培养一批技术人才。科学合理设置考核内容、确定考核范围、明确考核指标,指导约束48名学科带头人的学术行为;激励学科带头人更好发挥统筹学科建设、把握学科方向、谋项目抓创新、甘当“绿叶”带团队培养人的“领头羊”作用,确保农林科技事业发展后继有人。深化职称改革,用好特设创新岗、激活内设岗,实行动态管理、实现能上能下,进一步解决职称评聘和岗位晋级难题,形成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全院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树立家国情怀,将个人学术追求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开辟农林科技新领域、探索事业发展新路径,营造崇尚创新、积极创新的良好氛围。
聚焦“六特”产业发展和种业振兴行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六特”产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宁夏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6个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区特色农业总产值80%以上,要围绕“六特”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形成集研发、种植、加工、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发挥现有50个院农业综合科研试验基地及院地、院企合作基地作用,合作建设试验示范和原料生产基地,布局加工产能,挖掘现有科技力量,成立农产品加工中心,加强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为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地贡献力量。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用好目前收集保存的小麦、水稻、玉米、枸杞等16科61种2.6万份作物种质资源,引进优新品种,优化现有水稻、小麦、枸杞、滩羊、马铃薯、苜蓿6个育种专项,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建设宁夏农业种质资源库,打造育繁推、产研用一体化的良种繁育基地,做强农业高质量发展“芯片”,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坚持绿色发展,构建农业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盐碱地改良与选育耐盐碱植物上双向发力,加大节水控盐与产能提升研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加强化肥减量增效科技攻关,促进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加强科技指导服务,培养乡土人才。科技指导服务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落实“耕耘者”振兴计划和自治区“三百三千”科技服务行动,实施自治区乡村振兴科技指导员项目,继续遴选乡村振兴科技指导员包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扎实做好对口帮扶村科技帮扶工作和科特派活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户培训工作,培育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赤脚兽医”“乡创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让农业技术由农民掌握,农业成果由农民拥有,促进产业兴、农民富。
(作者罗成虎系宁夏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作者刘常青系宁夏农林科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李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