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思践悟 正文

全面加快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4期 作者:银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3-03-04 | 打印 | 字号:TT

银川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图为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jpg

银川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图为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重要论述,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也是新征程上加快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驱动战略摆在“五大战略”之首,并赋予银川市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的使命任务。对于银川市而言,破解创新发展不足,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创新中不断厚植先行区示范市“绿色家底”,打造牵引带动全区发展“强引擎”,推动银川市创新发展水平走在全区前列。

打好产业发展特色牌

着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银川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创新。坚持产业为要固根本,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聚力“三新”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园区加速发展,着力打造新材料和新能源2个千亿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葡萄酒及食品饮品2个百亿级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苏银产业园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链式发展,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做大招商“朋友圈”,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以项目化推动产业“链式”突破、“群式”提升。持续深化与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拓展闽宁协作,完善“山海协作+飞地经济”机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力打造“中心辐射、县市并进、园区发力”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作好绿色发展大文章

着力在生态保护治理上走在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银川市聚焦生态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根本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加快绿色发展,以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区为引领,严格落实“双碳”目标,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农业绿色发展、服务业绿色升级,支持银川经开区、苏银产业园建设“绿电园区”,统筹抓好节能降碳增效、绿色低碳循环,开展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电应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狠抓环境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城市供热三期、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美丽河湖等工程,加快典农河南环水系、芦花沟等水治理项目建设,打造“无废城市”,让银川的天更蓝、水更清、土壤更安全。强化生态修复,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加快推进“一山一河一沙”修复,实施好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建设、黄河银川段两岸生态修复等工程,巩固白芨滩治沙成果,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绿色成为银川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迈好城乡发展新步伐

着力在高品质城市建设上走在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坚持”和“畅通”指明了未来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的实现路径,银川市将统筹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互动、协调共生,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城市品质,高质量完成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鼓楼片区、银河巷等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保护,持续推进交通疏堵“6+N”,实施地下管廊连通等工程,加快补齐交通、市政、绿化、环保等设施短板,增强老百姓对城市变化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提升城市智慧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大力推动数据交换与共享,完善城市感知体系,探索建设城市信息模型,推动建设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家政等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打造24小时随时在线的城市生活,让城市更富活力,让生活更智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绿色现代都市农业,推广“农文旅”融合新模式,打造一批全国特色旅游村镇、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体。深化农村改革,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动乡村环境面貌显著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好市域治理大体系

着力在创新基层治理路径上走在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银川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市建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高安全治理水平。坚持法治银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大力实施依法治市战略,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持续深化法律服务惠民工程,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守好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健全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机制,全面推行一竿子插到底的随机暗访抽查制度,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一重点、两重复”专项治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综治中心+大数据”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全领域协调的全域社会治理,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抓好科教兴市动力源

着力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上走在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面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银川市只有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才能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创新活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为引领,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实施职业教育“双高双优”计划,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与东部科技强省创新联动,共同搭建科创平台、实施重大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引进落地贺兰山(院士)实验室,打造葡萄酒检验检测中心、新材料开放共享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国家“东数西算”示范基地、信创基地、国家级数据供应链培育基地,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兴市战略,鼓励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向工业园区、产业群链集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改力度,开展产业引才行动、宁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打造西北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发挥市辖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等资源力量,深化银川人才云平台建设,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

  (执笔人:张俊琦)

  责任编辑:李 妍


>>><<<
【作者】:银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来源】:《共产党人》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