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综合开发特色发展 助推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夏贺兰山东麓银川产区葡萄酒城市巡展品鉴推介。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综合开发酿酒葡萄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既肯定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当前的发展路径,也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开发、特色发展,既是宁夏葡萄酒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崛起的历史经验,更是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
经过40多年的发展,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宁夏扩大开放、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成为世界葡萄酒大家庭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中国首个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相继落户宁夏,标志着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入国家战略。随着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这样的国家级、国际化的综合性展会在宁夏银川举办,彰显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短短40多年就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宁夏葡萄酒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综合发展道路。回顾其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之初,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等企业主体,立足贺兰山东麓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独特风土条件,探索发展葡萄种植业。建立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葡萄酒厂,走工业化生产道路,采用现代经营机制,并开发葡萄旅游观光业,实施多种经营,走出了以葡萄酒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路径。随着葡萄酒产业崭露头角,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葡萄酒产业纳入重点产业,推行“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把葡萄酒企业、农户与市场有机联结起来,推动葡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葡萄酒产业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宁夏抓住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和产业升级的契机,引领葡萄酒产业往“小酒庄、大产业”方向发展,把葡萄酒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推动形成不同档次、不同品位、不同风格、大小结合的酒庄群,做大拉长集种植、酿造、销售、文旅于一体的葡萄酒产业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效应逐渐显现,葡萄酒产业综合效益持续增长。宁夏立足于本土现实条件和地理特色,坚持综合开发特色发展,走出了“大产业酒庄酒”的成功道路。目前,宁夏葡萄酒产业正在走向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当惊世界殊”的目标。
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宁夏葡萄酒产业的未来则需要坚持综合开发特色发展的路子,开拓创新,形成宁夏风格,走出科学创新的发展路径。葡萄酒产业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借鉴、模仿国内外其他产区的模式,更需要把握自身特质,善于挖掘自身的历史传承和地理特色,从中寻找本地的发展密码。
坚持良好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决定发展出路。从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看,在发展初期采用工业化生产、市场化发展的路子,顺应改革开放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形势,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格局,获得良好的发展。在“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下,培育大公司为主体的龙头企业集群,有效解决了葡萄酒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投入问题,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运行机制,从而带动葡萄酒生产销售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发展。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为“小酒庄、大产区”模式,增强大产区综合承载功能,推动形成葡萄酒大产业,而酒庄提供不同风格高品质的葡萄酒产品和专业化的精准服务,顺应了市场的需求,推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因为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了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宁夏在较短的时间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葡萄酒产业。面对当前新发展格局,葡萄酒市场在不断更新,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都在发生变化,需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顺应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完善现有“大产业酒庄酒”的发展模式,构建新型的发展理念,以实现葡萄酒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坚持打造鲜明的产区品牌。葡萄酒产业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必须结合自身的风土条件,立足于本地地域特色,酿造本地特色酒品,确立具有产区特色的产品体系,打造鲜明的产区品牌,才能有市场竞争力。法国在过去的200年里,一直占据世界葡萄酒市场的中心地位,但法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各种冲击和葡萄病害带来的困难,由于定位于生产高品质葡萄酒,法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葡萄酒质量,并投入巨资塑造品牌,长期主导了高品质葡萄酒国际市场。例如,根瘤蚜虫病暴发期间,法国葡萄酒产量急剧下降,其优质葡萄酒价格却大幅增长,翻了一番。近年来,法国葡萄酒出口量所占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但高端定位让法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地位。响亮的品牌,才能产生品牌效应,发挥出对市场的带动作用和吸引产业集聚的群体效应。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不足。要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的“双提升”战略,推动宁夏葡萄酒从种得好、酿得佳向品牌响、卖得俏转变,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这个产区品牌更具魅力、更有知名度。加强品牌建设,整个产区要形成一个清晰的产品定位并明确产区品牌形象,塑造出鲜明的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在产区品牌的引领下,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葡萄酒品牌和酒庄品牌,形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特色产品体系,逐步提高品牌影响力。
坚持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条。葡萄酒产业关联产业多,产业链长,“小葡萄”能够串起大产业。因此,如何延长加粗产业链,是做大做强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关键。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初期,即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体,并开发葡萄观光旅游业,促使葡萄酒产业以复合业态的形式发展。目前大力推进“葡萄酒+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在打造优质葡萄种植基地、酒庄、企业的基础上,推动葡萄酒文化、旅游、康养、教育、展销等的发展,是优化延长产业链的有益探索。今后在进一步发展中,要全面融合一二三产业,做足“葡萄酒+”的文章,从每一个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做深做实,形成以葡萄酿酒带动苗木栽培、科研、设备、制造、物流、营销、包装、会展、营销以及文化旅游和康养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经济联盟,建立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结合的多产业联动发展格局,有效提升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整体竞争能力。
坚持完善统一的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提升宁夏葡萄酒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法规,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和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产业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引导和帮扶。要制定葡萄酒产业管理制度,推行统一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标准化生产的监管措施,规范基地建设标准和葡萄酒企业生产、营销的行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银川市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谢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