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思践悟 正文

为理论宣讲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1期 作者:自治区党委讲师团 发布时间: 2024-06-07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40607103850.png

以“三个转变”增强理论宣讲吸引力。图为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制作的视频《灌区里的最强大脑》截图。 自治区党委讲师团供图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如何更好适应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需求,让理论宣讲工作插上数字化翅膀,实现理论宣讲声入“云端”、讲在“线上”,形成大屏小屏联动、网上网下一体、线上线下互动的良好氛围,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是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必须直面的问题。

  思想的田野,如果科学理论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2019年,自治区党委讲师团探索理论宣讲“触网破圈”,创新推出“塞上新语”网上理论宣讲品牌。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塞上新语”理论宣讲从最初单一的专家网课在网上播出,到主播出镜宣讲,再到每一期策划故事讲述,逐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阅读量也从单期几十人次跃升到过万人次。乘上新媒体发展的东风,不仅大幅提升了讲师们理论宣讲的热情,也让科学理论的“甜味”浸入群众心田。

  坚持内容为王,涌出活泉水

  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网上传得开,既不能把原有的理论含量稀释成“清汤寡水”,又要让干部群众看得懂、听了信、学了用,考验的是内容转换的真功夫。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充分发挥内容生产优势,严格把控三道工序,提升理论宣讲作品的时度效。第一道工序: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坚持在重大主题宣讲前,成立调研小组,深入相关厅局、基层开展调研访谈,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如,在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前,及时梳理学习思考中的困惑,列出若干访谈内容,面对面访谈报告起草组成员,既搞清楚“是什么”,也弄明白“为什么”;在开展主题教育期间,前往浙江省和深圳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汲取经验,全面开展区内调研,为开展好集中宣讲打好学思践悟基础,为策划制作理论宣讲视频寻找到源头活水。第二道工序:做细内容单元。从小切口切入,将不同主题拆分为若干理论点,能用3~5分钟的时长重点解析清楚的理论观点,被称为“内容单元”。截至目前,先后围绕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先行区建设等重大部署,整理出近百个内容单元,或为深度解读、人物故事,或为概念解析、历史呈现,皆为精华。第三道工序:做精视频生产。围绕时政热点、时间节点等谋篇布局,灵活组织内容生产。如,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及时撰写文稿、录制推出视频,当天视频阅读量、转发量均过万次;结合秋季开学季,提前策划推出宁夏盲人女孩马奕菲访谈节目,讲述她追逐光、最终成为光的励志故事,得到宁夏广大学子的点赞,阅读量过万人次。无论是下笨功夫广泛收集资料、集中备课学习,还是用巧劲跟进舆论场热点话题,勤奋钻研互联网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内容生产门道,推出系列扎实广博的理论宣讲视频,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切实扛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职责使命。

  坚持创新为要,汇聚磁力场

  让精心准备的内容适销对路,既不能把理论简单地复制粘贴到屏幕上以“原生态”生硬地呈现,又要让干部群众有新鲜感认同感、愿意看喜欢看,考验的是内容呈现的真功夫。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在探索中以“三个转变”增强理论宣讲吸引力。转变备课方式。改变以往在办公室书海求索、案头备课的形式,转为走出去、走到听众中去实景采集的模式。如制作《葡萄园长诞生记》时,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干部走进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葡萄基地,与这里的移民群众交谈交流,碰撞出创作的灵感火花,逐渐明晰了内容呈现要以主人公王月英的个人发展故事为线索和例证,以小见大去反映闽宁镇乡村振兴的坚实脚步。视频推出后,闽宁镇群众纷纷点赞,评论说:“很亲切,既是讲王月英的故事,更是讲每个移民群众的故事。”转变话语风格。改变传统的理论阐释平铺直叙的风格,转为将故事娓娓道来,在温暖亲和的叙述中让情感交融。如,制作《一片沙漠何以生绿》时,通过讲述治沙人唐希明20年的治沙故事,展示宁夏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制作《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讲述花儿传唱人周建军的创新之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宁夏故事。这些都让理论宣讲变得“有血有肉”,也让干部群众听得“有情有感”。转变主播角色。针对“谁来讲”这个长期以来的困惑,尝试了专家出镜讲、专业主持人讲述等不同方式,或因内容理论专业性过强不易被接受,或因播音腔让观众产生距离感,效果并不理想。2023年,转变为用户思维,启用自治区党委讲师团的干部讲述。因为讲述者全程参与了从脚本撰写到录制拍摄各环节,并在拍摄制作中不断思考总结提升讲述的方式与形式,视频播出后收到了良好效果,持续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此举不仅增强了讲师们的干劲和韧劲,也使“塞上新语”成为新的宣讲磁力场。

  坚持久久为功,做大朋友圈

  让好的理论宣讲产品如投石击水一般荡起层层涟漪,影响覆盖更多人,要让干部群众更便捷、更灵活地获取并学习使用,还不能靠行政手段强推、见人就吆喝,考验的是提升传播效度的真功夫。自治区党委讲师团主动出击,打好理论宣讲传播“三招组合拳”。第一招:建阵地。开设“塞上新语”视频号,倒逼“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拼劲,凝聚起全体讲师不仅要坚持做,而且要做好的共识和信心。申请、运营、维护、管理、互动,边学边干,越干越有信心。“塞上新语”视频号的点击率完成了从百到千、从千到万的跃升。第二招: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坚持精品意识,从内容到画面、从字幕到标点,严格按照平台要求审核。随着每期视频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陆续推出,每期作品的阅读量不断攀升,理论传播实现润物无声。第三招:强强联合。根据每期内容的主题,主动联系相关厅局、市、县(区),共同策划、共同推送。如,宁夏盲人女孩马奕菲的访谈视频制作完成后,联系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时间在其党务政务微信公众号转发,扩大视频传播力影响力;《葡萄园长诞生记》联系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大力推送;联合自治区教育厅共同推出“同上一堂微思政”视频,在广大师生中广泛传播,为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精神上解“压”,实现了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

  (执笔人:宋丽萍)

  责任编辑:汪晓慧


>>><<<
【作者】:自治区党委讲师团
【来源】:《共产党人》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