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思践悟 正文

高举党建引领旗 唱响粮食丰收曲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4期 作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 发布时间: 2025-02-20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5-02-20 094636.png

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机械化作业为水稻收割按下“快进键”。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供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中央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精耕细作”理念贯穿粮食生产全过程,以粮食生产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抓手,以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2024年,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41.3万亩、总产量385.9万吨,分别超国家下达任务7.3万亩、9.9万吨,粮食平均单产370.6公斤;全区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分别较2023年增加0.5万亩、7.1万吨、6.7公斤,实现“三增”,粮食生产喜获“二十一连丰”。

  党建与业务融合,强化粮食安全政治引领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粮食安全生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典型案例获第四届党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百优案例”,并在全国机关党建观摩会上作交流。政治建设强引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列入“第一议题”“第一主题”集中学习,邀请政府分管副主席讲专题党课,结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召开党组会34次、中心组学习会15次,交流研讨7次,厅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宣讲5场次,向全厅党员干部导学解读粮食安全等涉农政策,示范带动各厅领导宣讲12次,支部书记讲党课132次,对全厅965名党员干部全覆盖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讲政治、抓三农、保丰收的能力素养。强化党建强堡垒。坚持把推进机关党建作为推动“三农”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坚强保证,以深入开展“五型”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创新开展“聚焦产业链、争创新佳绩”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基层党组织结对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服务落在基层一线,以党建引领和助力粮食安全等“三农”工作,实现“党建+业务”互融互促。服务基层强业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下基层”要求,围绕打好“百日攻坚战”,制定出台25条政策措施,创新开展“解难题、送政策、稳增收、抓项目、促发展”专项行动。积极搭建“党建+服务”载体,聚焦关键农时农事开展“基层工作周”活动,厅主要领导带头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厅级领导带队,全厅39个基层党组织和553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政策宣传、调查研究、技术服务、问题化解、基层党组织共建等活动354场次,办实事168件。

  扛牢政治责任,坚守粮食安全底线

  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只有扛牢政治责任,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了厅级领导包市、处级领导包县、技术专家包点工作机制,完善了区、市、县、乡、村五级粮油生产体系,采取“一天一调度、三天一报告、一周一分析、半月一总结”的方式,将督导调度贯穿粮食生产全过程。优化种植结构。制定印发《2024年全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坚持“稳”“调”并进,稳定小麦、马铃薯、水稻面积,扩大玉米面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春小麦种植区域向地势平坦、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冬小麦种植区域向旱作区的山、塬地集中;水稻种植区域向低洼地和稻改旱后盐渍化加重的地区集中,向湖泊湿地周边布局。调动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及时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轮作休耕、粮油等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11.84亿元,不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有力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屏幕截图 2025-02-20 094713.png

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能够快速覆盖大面积农田,减少了药剂浪费,提高了防治效果和作物产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供图

  精准发力,确保粮食质效提升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精耕细作夯实生产根基。紧盯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利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0.59万亩,高效节水64.4万亩。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5%。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615.7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八连降”,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94%、处理率100%。精益求精推动产能提升。印发《2024年主要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11个,强化“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综合配套,发布特色优势产业主导品种136个、主推技术100项、绿色技术模式20项。粮食高产典型创历史记录,其中沙坡头区“先玉1483”玉米亩产1382.3公斤,灵武市“宁粳43号”水稻亩产862.8公斤,利通区“宁豆9号”净作大豆亩产335.6公斤,永宁县“宁春62号”春小麦亩产732.2公斤,分别创宁夏玉米、旱直播水稻、净作大豆和春小麦高产纪录。组织参加2024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宁粳43号”大米、“宁春4号”春小麦在2024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上斩获大奖。精细指导提升服务水平。党员先锋力量下沉基层,指导各地落实农资储备、技术服务、机具检修等关键措施,在实干实战中发挥作用。组织行业专家、技术骨干25人,成立5个粮食生产技术指导组,巡回开展技术培训130场次,分作物落实生产面积,分区域优化种植结构,分环节挖掘增产潜力,为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奠定基础。精准防范科学防灾减灾。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理念,制定灾害防范预案,积极争取农业救灾资金,确保遇到灾情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度核查与救灾指导工作。主动与科技、水利、气象、供销等部门通力配合,开展线上线下会商40次,发布气象服务专报20期、灾害天气预警信息22期、土壤墒情27期、植保情报23期。

  责任编辑:李妍


>>><<<
【作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