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破解老旧小区单栋独院治理难题
盐池县盐州路街道北关社区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意见。 李建娜/摄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老旧小区、单栋独院由于基础设施陈旧、管理机制缺失、居民需求多元等问题,逐渐成为城市治理的痛点。而“多元共治”模式以其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的特点,为破解这些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盐池县城区辖10个社区,有各类居民小区(楼院)192个,其中老旧小区108个,单楼独院105个,城市基层治理压力较大。近年来,盐池县坚持党建引领,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有序规范物业服务管理,健全多元矛盾调解化解机制,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助推基层治理
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治理模式。由街道(乡镇)综治中心联动行业部门深入网格及时处置问题,对超出街道(乡镇)处置能力范围的上报县级层面,统筹调度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应哨报到、联合处置,形成“纵向多级支撑、横向多元联动”工作格局,实现传导问题有力、精准输出、快速解决。124家成员单位全覆盖签订“一书三单”,先后协调解决居民小区设施破损、硬件缺失等小微实事1200余件,有效破解社区“权小钱少”难题。
建立“一网统管、多网合一”的基层治理模式。科学精准划分网格,将全县192个小区划分为商住型、老旧型、过渡型、单位型4类,按照300~500户标准调整划分社区网格89个,将物业纠纷、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一网通办”“多网合一”,构建一网治理的“全科网格”。全覆盖成立网格党组织,选配846名直管党员担任楼栋管家,将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底端末梢,形成“党组织覆盖网格、党员融入网格、群众聚合网格”的治理运作模式。
建立“党员带动、相融互促”的基层治理模式。聚焦党员作用发挥,通过“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原则,推动党员履职尽责,有序引导210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办理群众微心愿2200余条,开展服务活动2600余次,着力构建党员“有岗有责、有责有位、有位有为”新格局。分类建立台账,全部编入楼栋网格党小组,同步党员微信群,实现“一呼俱应”,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道德讲堂、红色教育图书角等阵地,搭建“每周一课”“党员之家”等平台,探索“板凳会”“圆桌会”“庭院讲堂”进小区的宣讲方式,引导居民认识自身利益与社区发展间的紧密联系,增进居民对社区自治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提升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深化社区建设参与机制。部分老旧小区由于租住户多、年轻人少等原因,很难成立业委会。通过积极搭建“红色微客厅”、社区治理协商会、小区恳谈会等居民信息交换、诉求表达平台,打造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载体,增强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
充分释放社区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党群服务+文化惠民+社会治理”的多元发展综合体系,拓展文艺展演、保健理疗、爱心理发、老年配餐等公益性服务项目。在42个网格党群服务中心添置饮水机、休闲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有效增强了社区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群众生活质量、志愿服务水平。
有序规范物业服务管理
推动物业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盐池县成立公益性物业公司,率先推行业委会成员零报酬进入物业企业管理层机制,4个小区业委会成员进入物业服务企业兼任副经理,社区网格员兼职物业经理和财务,小区志愿者提供人力技能支持,公司提供岗位补贴,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功能不全、难管理、经费不足等问题。
形成齐抓共管合力。通过党群共商、院落共享、项目共建等方式,将13个“微院落”进行整合,其中包括小井坑社区的5个小区合并成新合佳苑小区,利民社区的4个小区合并成兴安苑小区,芙蓉社区的4个小区合并成花海苑小区,有效延展社区互动空间。辖区共有18个党群服务驿站、21个暖心驿站,4个“星耀盐州”红色驿站,成立业委会23个、物业服务协会1个。通过采取一个物业公司托底服务多个单楼独院的模式,有效解决单楼独院卫生脏、环境乱、治安差等现象。
规范物业市场环境。健全物业公司准入机制和接撤管理制度,公开招标竞拍物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以及责任书,缴纳一定的服务保证金,防止因矛盾激化致使物业公司一走了之的情况。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定期公布账目,向居民公布服务标准、收费依据、价格,便于居民监督。充分发挥盐池县物业管理协会行业监督作用,对全县物业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考核、绩效评价,切实提高物业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服务水平。
健全多元矛盾化解机制
深化“四格融合”共治体系。立足党政领导、公安牵头、社区联动、群众参与,持续深化“党格+警格+网格+群格”的“四格融合”基层治理模式,结合辖区特点,切实形成“结对共融、齐抓共管、一警五员、群防群治”的四级网格化六联治理体系,先后培育和引入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85个,拓展保健理疗、爱心理发、老年配餐等服务项目,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兜底服务。
提升“爱心积分超市”群防群治力量。持续推进社区爱心积分超市经验做法,壮大群防队伍,建立信息员队伍,加大治安积极分子参与义务巡逻、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案件线索信息等行为的积分奖励力度,同步提升线上积分超市手机App普及应用,畅通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渠道,将全县“零发案”小区、行政村占比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切实实现基层群防群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有效实行“多元参与”化解纠纷。拓展“网格化+多元化”的精准调处模式,建立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法官、警官、检察官、律师“三官一律”等多元化协调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设立不同的调解路径,构建覆盖社区的便捷法律服务网络,为和谐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盐池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