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保障宁夏高质量发展水安全

自治区水利厅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14期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7-28 | 打印 | 字号:TT
黄河水滋养宁夏大地

青铜峡市引黄灌区的唐正闸  胡亦茹/摄
  宁夏是全国沿黄区域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自古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宁夏水利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落实中央黄河大保护大治理部署,紧抓水沙关系调节“牛鼻子”,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大力实施“四水同治”,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讲好宁夏“黄河故事”,保障全区水安全,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要紧紧抓住黄河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统筹实施源头控制和节点突破,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全力守护好绿水青山。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荒、治沙“六结合”,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以南部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广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隆德渝河治理经验,推进旱作梯田和淤地坝改造提标,到2025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00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63.5%。有效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努力做到泥不下山、沙不入河,切实为宁蒙河段“悬河”减压减负,有力筑牢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黄河流域建设。积极配合水利部、黄委会尽早决策实施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工程。通过协调黄河“几”字弯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实施“小开发大保护”模式,发展绿洲生态农业,防止周边荒漠扩张,提高环境容量,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创造条件。同时,借助黑山峡水利枢纽高坝大库优势,与上下游骨干水利枢纽构建起全河水沙调控体系,遏制宁蒙河段“悬河”发展,大幅提高河段防洪标准,切实发挥治黄关键工程作用,有力维护黄河生命健康。
坚持重在保护,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黄河大保护大治理的首要位置。要全力落实好河湖长制这项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制度,在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求的基础上保护河湖自然生态。
  建好“制”。抓住制定《黄河法》契机,将河湖长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对造成水污染问题、水生态环境损害的严肃追究责任,推动各级河长履职尽责。进一步完善智慧河湖平台,有效提升河湖治理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做“河湖守护者”,推动形成全民共治共享格局。
  护好“线”。实施最严格黄河岸线保护制度和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建立健全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严控开发利用强度。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与保护,严肃查处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超标排放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河湖水域面积不缩小,行洪蓄洪能力不降低,生态环境功能不削弱。
坚持要在治理,扎实推进“四水同治”,着力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
  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好自治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协同治理,力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防御“水灾害”。实施黄河综合治理工程,实现黄河宁夏段标准化堤防全闭合,沿黄城市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其他段落达到50年一遇,确保黄河长久安澜。强化以“三山”为关键的山洪防御体系,银川市防洪标准达200年一遇,其余城市达100年一遇,县城达50年一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搭建“水命脉”。坚持近远期梯次布局、大中小微工程并举,加快清水河流域、银川都市圈、陕甘宁革命老区等重大骨干供水工程建设,加快联通河湖库坝,贯通沟渠管网,畅通灌排渠系,全力打造全区高质量“供水圈”,大幅提升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努力服务各业发展用水需求。
  畅通“水循环”。继续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和生态补水,启动河道清淤疏浚治理项目,促进河湖自然水体生物恢复再造,提升河湖水体自净能力,让湖连起来、水流起来、生态活起来。开展美丽河湖创建,让宜居水环境点亮城市乡村、点燃发展生机、打造高质量生活。
坚持节水为重,严格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切实保障用水安全
  水是黄河的命脉,也是制约全区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管住水。健全用水总量、水耗标准、地下水位管控等约束指标体系,严格项目水资源评价制度,暂停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加快推进重点用水户在线监测和控制系统全覆盖,坚决纠正超量取用水、超采地下水等行为。严控引黄灌区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到2025年全区农业耗水比例由现在的82%降低到75%,工业和生活耗水比例由12%提高到19%。
  节出水。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推进全程全面全民节水,完善节水奖惩机制,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到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由186立方米下降到150立方米。大力推进以农业节水为重点的各业节水,深化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向工业、城镇用水流动,探索建立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础的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体系。
  供好水。统筹需求,严格计划,厉行节约,科学调配水量,保障供水安全。全面启动“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布局形成全区一体化供水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全面加大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力度,加快探索“投建管服”一体化新模式,保障1000万亩农田灌溉和生态用水,以灌区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努力汇聚新时代节水治水兴水磅礴力量
  依托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金名片”,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让黄河文化生生不息,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保护黄河遗产。出台《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印发《宁夏引黄古灌区保护规划(2018-2035年)》,做好遗产挖掘、保护、修缮工作,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促进黄河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宁夏特色黄河文化品牌,让塞上江南再放异彩。
  传播黄河声音。推进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展示中心等载体建设,打造宁夏黄河文化重要惠民工程、传承阵地、交流平台。统筹做好出版传媒、文博科普、舆论引导、水情教育等工作,大力传播节水治水兴水正能量,让黄河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G 
  责任编辑:李 妍
>>><<<
【作者】:
【来源】:《共产党人》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