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树立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宁夏“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综述(上)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期 作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 2020-11-03 | 打印 | 字号:TT

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jpg

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 

宁夏已建成1476座5G基站,发展个人用户12万户。.jpg

宁夏已建成1476座5G基站,发展个人用户12万户。

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jpg

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

  “十三五”时期,宁夏锚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

  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着力补短板、固根基、强弱项,为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切实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集中资源攻坚深度贫困,全区累计实现60.43万人脱贫,80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8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扶贫主要目标预计年底均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扎实推进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和“13项脱贫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重点生态保护等一批重大扶贫工程。5年累计搬迁安置移民8万人、改造危房5.05万户,闽宁扶贫模式成为全国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典范,贫困地区集中供水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97.5%、91.6%,贫困地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明显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安全清洁。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依法依规分类处置4109家“散乱污”企业,完成钢铁、水泥、石化、焦化、有色金属等企业大气达标排放治理改造项目883个,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2622台,提前2年完成国家下达的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改造任务。2019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9%。强化水污染防治,取缔工业企业污水直排口58个,火电、造纸、焦炭、水泥等行业实现持证排污,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全集中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标排放,13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15个国控考核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86.7%。强化土壤污染防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排查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

  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阶段成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风险的底线。强化市县(区)举债主体责任,构建覆盖债务“借用管还”全过程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债务监测平台,定期通报、约谈市县债务风险,发行置换债券866亿元,政府债务增量得到坚决遏制、存量正在有序化解,风险总体可控。稳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企业信用风险、非法集资等得到妥善处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合理确定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加大棚户区货币化安置,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房地产库存周期保持在11个月以内,房地产市场基本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成效逐年显现。严控新增、淘汰落后、优化存量相结合,组织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违规建设清理、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严禁煤炭新增产能,新建煤矿实行减量转换,严控铁合金、水泥、电解铝等传统高耗能产业,累计退出煤炭产能569万吨、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383家、淘汰落后产能1292万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推进重点产品、房地产等去库存,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不断下降,商品房住宅去库存周期持续处于合理区间。实施一批低成本化改造项目,制定出台“降成本30条”,从用电、融资、制度性交易、物流等方面共同发力,千方百计降低实体企业成本。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领域补短板,银西、中兰、包银高铁开工建设,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宁夏迈入高铁时代,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出台实施“创新驱动30条”,建立“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主体培育、科技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力度,科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区域创新能力全国排名比2015年上升4位。加强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施产业重大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等5大科技创新行动和55项科技攻关项目,掌握了一批新型煤化工、智能制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400万吨煤制油项目综合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共享铸造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产业化设备,枸杞、葡萄、滩羊等特色农业产业技术研发走在全国前列。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行动计划,全区各类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122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40家,年均增长34%。搭建科技创新转化平台,累计建成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92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出台“人才新政18条”,培育科技创新团队109个,柔性引进两院及国外院士142名、知名专家425名。

  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推进传统产业优化提升,组织实施工业对标提升10大行动、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每年实施100个新建、100个投产、100个技术改造重点工业项目。电解锰、铁合金、碳化硅等传统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保持在15%以上。推进新兴产业提速发展,400万吨煤制油等一批引领产业转型、带动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分别达到64%和13%,吴忠市成为“中国制造示范城市”,宁东基地列入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成为西北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化工园区、位列全国第6位。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围绕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组织实施粮食产能保障建设、现代草畜产业体系建设、奶产业和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机械化和信息化推进、循环农业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重大工程。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4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达到71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7.6%,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3.94万元/人,现代农业比重逐年上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立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协调机构,设立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实施200多个创新示范项目,培育创建11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税收占比均超过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比重逐年提升,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西夏区、沙坡头区成功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A级以上景区96家,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1.52%、20.52%。实施“引金入宁”计划,引进金融机构3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21家,融资规模达1625亿元、增长54%。中卫云基地、银川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直通北京、西安的4×100G骨干网络建成使用,农村电商高速发展,农村地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49.2%、24.9%。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一体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坚持全区“一盘棋”的理念,持续推进山川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发展布局持续优化。以银川都市圈为核心、中卫和固原为两极,集聚经济和人口,打造区域发展动力源,引领带动中南部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快发展,全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银川都市圈建设有序推进,制定实施银川都市圈协同发展规划,设立银川都市圈建设专项投资基金,成立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材料、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发展联盟,组织实施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典农河多彩休闲和滨河大道黄河金岸3条生态廊道,都市圈城市公交一卡通数据平台建成投运,区域总人口已达381.77万人、城镇化率74.66%。中南部地区加快发展,扎实推进固原市、中卫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大中南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成中部干旱带西线供水、脱贫攻坚水源等一批重大工程。固原市成功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中卫市跻身国家园林城市。

  新型城镇化稳妥推进。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放开银川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其他各市、县(市、区)城镇落户限制,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4.8个百分点,达到60%。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组织实施吴忠智慧城市、固原海绵城市、中卫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打造141个美丽小城镇,扎实推进银川等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全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24.85平方米、19平方米,公路网密度55公里/百平方公里,各县均已通高速。所有城市均有污水处理厂且实现一级A标准排放,城市水、电、气、暖及公共服务等设施逐步完善,居民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稳步提升。“人地钱”三挂钩机制初步建立,农业转移进城落户人口用地指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进“五大振兴”,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农户科技入户率达到8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酿酒葡萄、枸杞、滩羊、硒砂瓜畅销区内外,小杂粮、马铃薯、中药材、冷凉蔬菜、苗木、肉牛等特色种养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29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民致富产业。加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投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厕所革命”,改造建设美丽村庄928个,建设农村户厕22.6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4.6%,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800公里,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90%以上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大部分乡镇、村庄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G

  责任编辑:谢 斌

>>><<<
【作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来源】:共产党人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