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决战决胜2020——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 喜看“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新面貌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 作者:何青芳 发布时间: 2020-11-13 | 打印 | 字号:TT


IMG_20201111_093123.jpg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是武陵山区腹地的一个苗族聚居村,曾经因交通闭塞,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众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十八洞村自此蝶变。短短几年时间,从偏僻落后的苗寨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精准脱贫样板村。11月11日,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调研组来到十八洞村,实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带给十八洞村的巨变。

十八洞村村口.jpg


深山苗寨唱响幸福歌

  “苗家住在高山坡,坡上芭茅石头多。不通公路水和电,手捧金碗莫奈何。”今年71岁的石拔哑老人依然记得这首唱尽十八洞村人艰辛和无奈的山歌。

  曾经的十八洞村处于极度贫困状态,通往村子的是一条挂在山壁的羊肠小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村子里几十户人家的木屋依山而建,低矮陈旧、歪歪斜斜,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辛苦到头,日子却依旧过得贫苦不堪。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露出笑容石拔哑老人.jpg

石拔哑老人挥手和记者告别

  当年的石拔哑老人生活过得很是艰难,住房破旧,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俱和生活用品。7年过去了,石拔哑老人的家里大变样,居住的木屋修葺一新,电冰箱、平板电视等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过去简易的茅厕现在也改成抽水马桶。让她更想不到的是,随着村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不但有了产业分红,还吃上了“旅游饭”。“这样的苦日子终于到了头,我知道这都是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路。”在讲解员的翻译中,石拔哑老人的感激和喜悦感染了采访团的每一位记者。

  7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有多条增收渠道,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如今,十八洞村驰骋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唱出了生活的甜蜜和幸福:“吃住不用愁,衣着有讲究;增收门路广,票子进衣兜;天天像赶集,往返人如流;单身娶媳妇,日子乐悠悠。”

“精准”带来产业兴

精准扶贫广场.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作出的重要指示。7年来,十八洞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发展特色产业……“精准”二字让十八洞村插上腾飞的“金翅膀”,产业兴旺在这里成为现实。

  “以前我在外地打工,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如今在家乡发展蜂蜜产业,一年的收入已经超过10万元了。只要找对路子,在我们村致富的机会也很多。”26岁的村民杨波6年前回到十八洞村,瞄准村里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野蜂蜜,发展蜂蜜产业。而今,杨波的生活就像村里的野蜂蜜一样甜蜜。

村民自家的“农家乐”.jpg

产业兴旺的十八洞村

  如果说杨波如今甜蜜的生活,在于他想明白了“从哪里增收”,那么回望十八洞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更能让人体会到“精准”二字在十八洞村脱贫攻坚路上的意义所在。村里人均耕地只有0.83亩,并且地块零碎分散,无法规模利用,他们就转变思路搞“飞地经济”。在县农业科技园异地流转土地1000亩基础上,村民以产业帮扶资金和自筹资金入股的形式,集中种植优质猕猴桃;十八洞村的山泉水甘洌洁净,富含矿物元素,他们就利用资源入股,与企业合作建成十八洞山泉水厂;十八洞村自然风光秀丽,林草资源丰富,苗族文化保存完好,他们就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这条主线,按照农旅一体化的思路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产业体系……一个个直指靶心的精准之策,让十八洞村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交出了一份“精准扶贫”的漂亮答卷。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14468元,村集体收入126.4万元。

IMG_20201111_110631.jpg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鼓足劲,加油干,奔小康。”立在十八洞村路边的这句话,道出了十八洞村人的心声,也向世人展示了十八洞村实现美丽蝶变的密码所在。如今的十八洞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路高歌,阔步前行。


>>><<<
【作者】:何青芳
【来源】: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