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军心不改 “警”色正好

——宁夏军区、武警宁夏总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15期 作者:本刊记者 沈 阳 发布时间: 2021-08-15 | 打印 | 字号:TT

隆德县人武部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为村民传授技术.jpg

隆德县人武部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为村民传授技术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要求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这是对包括驻宁部队在内全区上下的共同要求,也是军地必须共同担当的政治责任。

  2016年以来,驻宁部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决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把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听党指挥、看齐追随的重大政治任务紧抓不放,听令景从、赓续传统、践行宗旨,积极主动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宁夏大地谱写了一曲曲军民携手共圆小康梦的时代颂歌。

  产业帮扶 增强群众“造血”能力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宁夏军区坚持把扶持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持续5年不断完善推广产业扶贫精准模式,推动军区系统28个定点扶贫村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奋进。

  位于中卫市海原县郑旗乡的吴湾村是宁夏军区定点帮扶村之一。2016年3月,宁夏军区按照自治区扶贫办指导意见,确定吴湾村为帮扶对象,依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对吴湾村贫困家庭制订“一户一策”帮扶表,找准精准扶贫的路子。几年来,宁夏军区先后派出工作队402人次,采取党建、产业、教育、精神文明、医疗、基础设施和消费“七位一体”的精准帮扶措施,累计投入412万元,参与帮助224户、989人脱贫摘帽。

  走进吴湾村忠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上百头肉牛在宽敞的牛圈里,或站或卧,沐浴着午后的暖阳。村民杨兴财是合作社的成员,见到他时,他正在给牛准备饲料。“2016年以前,年迈的父母有慢性病,妻子又患上了糖尿病,一家人的生活一片灰暗,幸亏军区扶贫工作队协调帮助家里人缴纳了医保,还帮助我搞起了肉牛养殖。”说到这儿,杨兴财兴奋地给记者算起了账:“家里有10头基础母牛,每年至少产6个牛犊,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再加上军区帮扶种芹菜和跑运输挣的钱,家里一年能有10万元的收入。”

  2016年,在对吴湾村进行全面摸底后,宁夏军区驻村干部鼓励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因为村里没有养牛的经验,所以大家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没有一个人响应。回忆起在吴湾村刚开始进行产业帮扶时的情形,宁夏军区政治工作局干事王继亮深有感触:“我们明白村民的顾虑,想了很多办法,最终采取‘三个一模式’,即每头牛军区补助4000元,争取政府补助2000元,协调华润集团3年免息贷款6000元,相当于村民白手起家免费养1头基础母牛,用近1年时间生下来的牛犊还清华润集团6000元贷款。不仅如此,还免费给村民培训养牛、防疫技术。”

  在参观吴湾村养殖合作社时,“宁夏军区援建”的字样格外醒目。据了解,宁夏军区不仅点对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把壮大村集体产业作为重点,先后投入近130万元帮助援建养牛合作社和蔬菜大棚、冷库等设施,让产业滚动发展,每年盈利10多万元。如今,吴湾村家家都有产业,全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2100元提升至2020年的11820元。在吴湾村精准帮扶模式的示范带动下,宁夏军区系统帮扶的28个村全面推开,先后帮扶6961户贫困户脱贫摘帽。说到这些年的帮扶,村民们感动不已,将军区援建的两眼机井命名为“爱民井”“团结井”。

  几年前,同心县河西镇菊花台村村部每天早晨一开门,准会听到村民马生瑞的声音:“书记,家里揭不开锅了;会计,娃上不起学了……”让他们听得既头疼又心疼。

  2014年以前,马生瑞外出务工伤了腿脚,伤好后落了个“等靠要”的“后遗症”,因此得了个“马要要”的外号。一次,武警同心县中队指导员杨军成刚到村口,就被马生瑞拦住:“你是我的结对联系人,你要不帮我,我就到政府讨个说法去。”经过深入了解,杨军成发现,马生瑞并非不讲道理,只是想找份工作。随即他与村支部商量,决定安排马生瑞在枸杞产业园做护林员,每月有2000元工资。2017年,在武警宁夏总队官兵的带动下,马生瑞主动转变思想观念,专心学习养殖技术,将总队援助的4只羊发展到现如今的160只,被村委选树为致富模范。

  从此,马生瑞找回了自信,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村里大事小事他都一路小跑,乐呵呵地忙这忙那。村民们高兴地说:“‘马要要’变成‘马跑跑’,咱们武警官兵的功劳可真不小呢!”一个马生瑞站起来,更多的马生瑞在成长。养山羊、卖羊绒,收入逐年提高;摆地摊、跑运输,口袋越来越鼓,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年以来,武警宁夏总队投入34万元对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集体养殖基地进行改建,改善了养殖条件,妥善解决了夏季无遮阴点导致羊羔夭折率高的问题,吸引村民租赁入场率达100%,不仅壮大了村集体收益,还使村民解放了生产力实现劳务输出,拓宽了增收渠道。

  多年来,武警宁夏总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00余万元,协调社会资金200余万元,惠及1332户贫困户、4968名贫困群众。截至2020年12月,13个帮扶村已全部高质量脱贫,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和各省(区)脱贫交叉检查。

同心县韦州红星少年军校在银川军博园举行重温入队誓词活动.jpg

同心县韦州红星少年军校在银川军博园举行重温入队誓词活动

  教育帮扶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明亮的玻璃窗,崭新整齐的桌椅,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在校园响起。校服是军装,学校操场的背景墙是军绿色,上面“红星闪闪伴我行”几个红色大字和一个五角星格外瞩目……这是同心县韦州镇女子小学,也是宁夏第一所农村少年军校——韦州红星少年军校。

  2019年,宁夏军区机关先后投入80万元,为韦州镇女子小学购置1040套桌椅、5160件校服,赠送书包、文体器材和学习用具等,打造了韦州红星少年军校。学校将扶贫强志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军事夏令营等十项活动,让校园里的军号响起来、军歌唱起来、国防教育长廊建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影响少年儿童。

  “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一方面学校定期邀请军区的教官去学校为学生上国防教育课,讲党史故事、授军事知识,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组织贫困家庭的学生到银川军博园参观,让学生学得更直观、更有兴趣。”宁夏军区政治工作局干事王继亮说。在开展脱贫帮扶过程中,宁夏军区坚持把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把教育帮扶突出出来,先后挂钩帮扶31所乡村学校,坚持做到帮一所学校惠及一个村庄、扶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先后投入400余万元援建学校操场、24个国防教育室(长廊),捐赠3.5万件教学器材、学生校服、图书资料、兵器模型等,以集团和“一对一”助学模式,资助553名贫困大学生安心学业、改变生活。

  2019年3月14日,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武警宁夏总队与驻地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小学共同举行“八一爱民学校”挂牌仪式。仪式上,官兵代表向贫困学生赠送了学习用具,学生代表为官兵佩戴了红领巾。2016年以来,武警宁夏总队与11所学校建立定点帮扶关系,将4所教学环境较为落后的学校命名为“八一爱民学校”进行重点帮扶,累计投入430余万元,帮助学校建起了阅览室,开设了流动图书站,修缮了学生食堂,更新了桌椅黑板,捐赠了电脑图书,配齐了文体器材,还对条件较差的学校操场进行了标准化提升改造,援助了校足球队及相关训练用品,极大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环境,为丰富课余生活提供了场地。同时借助银川省会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协调银川市实验小学,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同心县河西镇菊花台村15名贫困孤儿一对一结对帮扶,捐赠衣物、书籍和生活用品,并与村委达成长期教育帮扶协议,定期组织官兵走进学校、走入教室,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国防教育,打牢学生爱党爱国的基因底色。

武警宁夏总队文艺轻骑兵深入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开展文艺演出活动.jpg

武警宁夏总队文艺轻骑兵深入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开展文艺演出活动

  倾注真情 道不尽军民鱼水情

  2021年8月1日,在自治区党委召开的“八一”建军节军地座谈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指出,宁夏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热土,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希望驻宁部队当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模范带头者,当好践行初心使命、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坚定担当者。

  2017年10月16日,由宁夏军区在同心县韦州镇河湾村新华街自然社村口捐建的一座“军民连心桥”正式启用。村民苏涛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村口前的苦水河隔断了村民前往镇上的路,如遇汛期,总能造成东西两端交通中断,多年来一直是村民出行的难题。尤其这是村里娃娃去镇上上学的必经之路,没有山水时还能将就着走,山水一下来就成了烂泥沟,需要大人背着娃娃过河。一到冬天,娃娃们经常会踩进冰窟窿伤了脚。”宁夏军区机关得知后,一次投入40余万元,建设了长70米、宽5米的过水路面,为村民们解决了“老大难”,村里群众自发立碑撰文,感谢解放军。

  在一些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为降低村民看病费用,宁夏军区投入20万元帮助河湾村建成了1所80平方米的卫生室,为帮扶的3个村的卫生室培训骨干、捐赠医疗设施。每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宁夏军区都要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协调解放军942医院、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等7所军地医院,到帮扶村义务巡诊近百场次,送医送药惠及群众11204人次。宁夏军区还紧贴脱贫需求改善基础设施,投入200余万元为帮扶村打井、修桥、铺路、建渠,帮助1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了危房。

  2021年2月,冬日的暖阳照进了大武口区星海镇富民村村民谢志学入住不久的新房。新房窗明几净,收拾得很是清爽。“舒心!咋能不舒心!”谢志学的老伴岳淑芳说话中气十足:“现在这房子,不怕风、不怕雨,还亮堂,冬暖夏凉,好得很。”

  回忆过往,两位老人感慨万千。1984年冬,谢志学和岳淑芳带着3个女儿和仅有的几件家当从隆德县观庄乡搬迁到富民村。“当时苦哇,刚来的时候没有房,我们就先借住在枣香村。”岳淑芳说。黄胶泥拌稻草、木头模子倒土坯,夫妻二人你递坯、我砌墙,你和泥、我上房,用仅有的木头椽子做房梁,盖了足足两个月才建起一间20平方米的土坯房,一家5口人挤在一起。

  为了补贴家用,谢志学去煤场打工,岳淑芳一边打沙枣卖沙枣,一边照顾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家里人口多,挤在一起很不方便。1996年,谢志学凑了些钱在土坯房旁又建了两间小房。就这样,一家人在简陋的房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

  “最怕的就是下雨天。”谢志学说,每当下雨时,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翻建新房,成了一家人最大的心愿。

  这一情况在2020年发生了改变。2020年3月,武警宁夏总队政治工作部主任陈晓勇在慰问富民村时,了解到谢志学一家的情况,决定帮老两口实现安居梦。在武警宁夏总队的帮助下,一个多月后,一座75平方米的新砖房拔地而起。

  住进新房时的情景和喜悦心情谢志学不能忘怀。“再也不担心屋顶漏水了。”谢志学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新房子不仅宽敞亮堂,还安装了暖气,冬天不再受罪,住起来舒服多了。”两位老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新房与旧房仅几步之遥,站在院子中间顾盼,温暖取代了寒冷,宽敞取代了狭小,明亮取代了昏暗,低沉的旧时光随着新房的建起早已淡出记忆,谢志学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武警宁夏总队重点抓好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先后投入35万元为和顺新村和庙庙湖村建设了军民文化大舞台,惠及群众6000余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投入5万元为菊花台村修建了公共厕所,解决了附近村民如厕难问题,改善了民生条件;银川支队投入15万元为和顺新村修建了特色文化长廊,美化了家园,展示了种植技巧和品牌特色,成为村里产业开放的一大亮点;中卫支队投入8万元为熊水村修建了4公里砂石路,不仅打通了西瓜运输道路,帮助村民实现外销,还解决了雨天路面坑洼下陷导致事故频出的安全隐患,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军民共建小康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驻宁部队用实干积极参与宁夏脱贫攻坚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是“军民鱼水情”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宁夏军民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续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李 旭


>>><<<
【作者】:本刊记者 沈 阳
【来源】:共产党人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