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同心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团结工作侧记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17期 作者:本刊记者 沈 阳 闫院平 发布时间: 2021-09-14 | 打印 | 字号:TT

大武口区丽日社区举办邻里同乐文艺演出活动.jpg

大武口区丽日社区举办邻里同乐文艺演出活动

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上桥社区学习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格巡演.jpg

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上桥社区学习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格巡演

“童心向党 筑梦飞扬”兴庆区第二十三小学庆六一文艺汇演.jpg

“童心向党 筑梦飞扬”兴庆区第二十三小学庆六一文艺汇演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族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区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绘就了新时代宁夏民族团结的新画卷。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各民族都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尤其是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宁夏民族团结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自觉担负起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重大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放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高度,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017年6月,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推动宁夏民族团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等目标任务。2018年6月,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专题研究民族宗教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加强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的决定》,对做好新时代宁夏民族宗教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推动了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宁夏落地生根。2019年12月,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任务,将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作为“第一条”。2020年9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会议,开启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新阶段。

  如果说,宁夏民族团结的肌体里流淌着红色血脉,那么,党的坚强领导就是这血脉之源。

  银川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出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实施意见》,构建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形成“行行都有创建主题、人人都是创建者、天天都是创建日”的生动局面。

  石嘴山市认真落实各级党组织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督促检查、典型引领、政策保障等机制,形成了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助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吴忠市建立完善了组织协调、矛盾纠纷排查、应急处置、民族宗教人才培养等十项工作机制和“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推进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管理的一整套督办考核体系,共同搭建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四梁八柱”,推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固原市建立健全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研究出台了《固原市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实施方案》《创建工作考核方案》等10多个指导性文件,确保创建工作目标清楚、内容具体、措施得力。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督促检查等6个长效机制,为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卫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充实和完善了创建工作方案,细化了创建工作任务。2021年5月,市委常委会审定了《中卫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成立了中卫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创建计划、任务分工和保障机制,明确了“八大行动”25项具体任务。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60多年来,宁夏各族儿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指引下,同奋进、共成长,昂首阔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加强民族大团结,从长远看最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不断夯实“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思想基础。

  “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同学们没有民族之分,大家只有团结起来,在磨砺中成长成才,才能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9月3日下午,兴庆区第二十三小学景福校区“尚实”农耕科普实践课程结束后,4年级5班学生梁攀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兴庆区第二十三小学景福校区共有学生1671人,75.9%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主要来自宁夏、甘肃、河南等21个省(区),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6%。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民族团结大课堂”为主线,通过开设“民族团结”学习课堂、“石榴籽”思政课堂、“红领巾心向党”价值观课堂、“传统文化”育人课堂、“名师助力”教师课堂、“民族特色”社团课堂、“好家庭好家风”家长课堂等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工作。2020年,该校区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荣誉称号。

  2021年9月2日,宁夏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在石嘴山市开馆。教育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围绕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凝聚新时代的团结伟力、中华民俗文化展示6部分展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对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必将发挥重要的示范教育和辐射引领作用。”石嘴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正儒说。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60多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价值理念。针对不同群体,探索在学校开展中华民族认知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社区开展邻里一家亲宣传教育、在乡村开展携手奔小康宣传教育、在企业开展团结互助宣传教育、在党政干部中开展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宣传教育等特色教育。连续37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持续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全区累计组织宣讲3000余场(次),23万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了培训。

  为推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自治区相关部门专门为区内高校和中小学生、干部群众编写《民族理论政策干部读本》《民族知识读本》《中华民族歌》等系列教材,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同时积极创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各民族群众同村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单位共处室、同车间共班组,采取“插花”方式安置各民族生态移民群众,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正视共性、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共同创造幸福生活

  60多年来,宁夏政治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最根本的原因是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9月6日上午,从石嘴山市惠农区城区出发,沿着109国道一路南行,记者来到了因盛产红果子枸杞而得名的红果子镇。在红果子镇,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同开创致富路,刚刚荣获“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荣誉称号。

  “红果子镇拥有全国生态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荣誉称号,全都得益于镇党委、镇政府兴产业、聚人心的好政策。”今年32岁的马俊花5年前跟随家人从西吉县安家落户到红果子镇,现在她的丈夫在内蒙古打工,她留在镇上一边在绿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创业园工作,一边照顾老人孩子,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稳定收入。“现在生活好了,就想好好赚钱,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马俊花告诉记者。

  红果子镇总人口3.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000余人。全镇坚持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助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理念,依托脱水蔬菜优势产业,建成惠农区绿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先后引进利荣生物、灏瀚生物等一批竞争优势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带动各族群众就业200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

  如今,在镇上的绿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创业园里,像马俊花这样的打工者还有很多,大家你帮我、我帮你,就像一家人一样。随着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打牢,民族团结创建已成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始终是中卫市委、市政府心之所系、情之所牵。近年来,中卫市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等重大扶贫工程。出台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一带两廊”空间发展规划为引领,加快市县、城乡融合,不断缩小发展差距。加大对民族聚居区的政策、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建成海同高速、中卫高铁南站及站前广场和地下综合枢纽项目。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改造棚户区和老旧小区11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66公里,开工建设美丽小城镇3个、美丽村庄20个。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固原市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力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稳扎稳打,扎实推进。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求发展、谋富裕、促和谐、保稳定已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截至2021年8月底,全市集体经济累计收入6.05亿元,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95.5%,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2个,210个村已实现分红1116.55万元,受益21.67万人。

  团结促发展,发展筑团结。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生抓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用活用好中央赋予民族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将中央民族地区补助费、支持地区专项资金等,全部用于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自治区每年将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连续13年每年集中实施10项民生计划;集中力量实施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移民123.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0.47%。对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好项目大项目,优先向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县区倾斜。设立专项资金、实行财政“以奖代补”,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壮大经济实力。认真执行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争取贷款贴息资金9.74亿元,有力促进了宁夏特色产业发展。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宁夏各级党委和政府将继续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用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实际行动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好声音、好故事在宁夏山川延绵传颂。

  责任编辑:李 旭


>>><<<
【作者】:本刊记者 沈 阳 闫院平
【来源】:共产党人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