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以“四大提升行动”为抓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17期 作者: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 2021-09-14 | 打印 | 字号:TT

贺兰县常信乡丁北村西芹产销蔬菜合作社组织群众收割芹菜.jpg

贺兰县常信乡丁北村西芹产销蔬菜合作社组织群众收割芹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21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力量,接续推进脱贫,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拉长发展短板、补齐民生弱项、提高生活品质,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落伍、不掉队。

  深入推进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

  跑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接力赛”

  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筑基之策、关键之举。自治区建立省级领导+行业部门联系包抓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个移民工作重点县工作机制,从全区千人以上的261个移民安置村(社区),选取规模大、困难多、基础弱的101个村,确定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村(社区),省级领导包抓21个,地级市领导包抓80个,县乡领导包抓160个,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

  加快产业发展是根本之策。全区移民安置区坚持工业与农业并重、生产与流通并举、培育与提升并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大力推广“种养业+加工+销售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引导规模性经营主体,发展移民区特色产业。目前,全区移民安置区发展特色种植78.7万亩,存栏肉牛30.7万头、奶牛2.9万头、肉羊136万只。

  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之举。基础设施建设是移民地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新发展阶段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各移民安置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健全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加快完善提升水、电、路、讯、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畅通“骨干大工程”,疏通“毛细小血管”,使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人居环境改善是现实之需。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编制移民村“多规合一”规划,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打造样板、以点带面。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移民安置区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弱项,逐村列出问题清单,逐项研究解决措施,逐年列出实施计划,分步有序组织实施,切实让移民地区群众富起来、村庄靓起来、景色美起来。

  促进社会融入是稳定之举。在移民安置区和移民群众中扎实开展“今昔对比看变化、知史感恩共产党”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引导、优化服务、改善条件,让移民群众在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习俗上相互包容,弱化“我从哪里来”意识、增强“我是这里人”认同,实现从“我是移民”到“我是居民”深刻转变。

  抓好基层党建是关键之要。扎实开展“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配齐配强移民村党组织力量,实施基层治理“1+6”政策措施,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红寺堡区争创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探索建立“55124”村级事务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还权于民、民主决策、取信于民、化解矛盾”的村民自治新路子,成功入选全国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典型向全国推介。

  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

  鼓起脱贫人口“钱袋子”

  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25年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两个高于”的目标要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宁夏还存在一定差距。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首要任务就是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育强产业保增收。围绕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拓展增值增效空间,不断促进群众增产增收,努力实现全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目标。目前,全区种植玉米533万亩、马铃薯146万亩、秋杂粮157万亩、酿酒葡萄55万亩、枸杞35万亩,肉牛、滩羊存栏分别达132万头、657万只。

  强化帮扶稳就业。落实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政策,对监测帮扶对象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扶持,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促进脱贫户、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全区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25.79万人,就业帮扶车间开工复工393个,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763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3.15万人、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410人。

  强化保障兜牢底。做好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建立101.5万人低收入人群数据库。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拨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5.26亿元,切实“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发乡镇(街道),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全覆盖。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收入达到5643元,增长13.5%。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打好均衡发展“组合拳”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十三五”期间,宁夏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发展指标在全国靠前,但基础教育优质的不均衡、均衡的不优质,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偏低、师资力量偏弱。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重在增加优质供给、促进均衡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统筹下达义务教育项目资金6.98亿元,新改扩建校舍16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现“班班通”、中小学校在线互动课堂建设全覆盖。全区1500所中小学在线结对帮扶,常态化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惠及全区三分之一中小学生,有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做好脱贫地区教师培养。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补贴标准,对乡村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1万名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和特岗教师招聘,为农村中小学定向培养“一专多能”教师300名。

  强化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持续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扎实推进党政管、部门清、乡村找、学校保、家庭防的“五位一体”工作措施,组织实施劝返复学学生“分类施教”“千名教师进万家”“温馨关爱”三大行动,全面摸排核实开学后学生复学情况,实现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

  加快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

  织密群众健康“保障网”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针对宁夏农村医疗卫生供需矛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乡村疾病预防能力,提升医疗救治保障水平。

  强化医疗保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实现脱贫人口健康扶贫政策和医保参保率全覆盖,落实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继续实行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全区脱贫患者10.75万人,已入院救治或签约10.38万人,救助比例达99.8%。

  推进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全区统一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体系,全面优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治“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区范围内“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脱贫患者在全区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只需交纳个人自付部分,实现了结算报销“零等待”。

  改革创新驱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医疗收入机构试点,乡镇卫生院和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乡村一体化应用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行动,开展一体化应用平台建设,13个川区县(区)建设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让脱贫群众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发愁。

  责任编辑:石 雷


>>><<<
【作者】: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来源】:共产党人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