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六窑村:“尘中村”的绿色蜕变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2期 作者:本刊记者 沈 阳 发布时间: 2021-12-02 | 打印 | 字号:TT

  六窑村党支部书记葸铎:“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实际,开拓产业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生态环保的特色产业,把黄山、沙坑变成绿水青山,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长效共赢。”

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多孔砖.jpg

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多孔砖

  近年来,海原县三河镇六窑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四大提升行动”,建强组织夯根基、精心谋划增活力、多方“输血”提动力、注重“造血”利长远,着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迈出了强村富民、生态宜居、繁荣振兴的坚实步伐。

  重“造血”利长远

  仲秋时节,六窑村1500亩枸杞基地里,工人们正在锄草,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我们脚下这一大片地方,以前是一家挨一家的采砂场,去年我们都栽种上了枸杞苗。”在村西的清水河畔,六窑村党支部书记葸铎告诉记者。

  发源于六盘山的黄河宁夏段一级支流清水河,在六窑村过境段长3公里,因河谷出产优质“米粒砂”(颗粒浑圆无尖角和片状颗粒,无杂质纯度高,广泛用于装饰和工程施工、涂料、质感漆、真石漆等高档原材料)而享誉周边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因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土壤性质,村民便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刮起了一阵“采挖风”:挖河谷、采砂石、毁耕地、开大山,纷纷办起了采砂场、砖瓦厂和白灰窑。全村35%以上的产值都来自砖瓦厂、采砂场,原本山清水秀的六窑村被各种小厂子团团围住。

  回忆当初,葸铎感慨万千:“当时我也跟风在清水河边建起了采砂场,年产量1万方,年收入20万元以上。虽然挣到了钱,可是慢慢我发现,用破坏生态换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并不长久,六窑村除了挖河床、河岸、耕地,每个采砂场还有深达100米左右的洗砂井,清水河被‘开发’得千疮百孔,砖瓦场尘土飞扬,石灰窑浓烟滚滚,六窑村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成了名副其实的‘尘中村’。”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和政策的深入宣传,六窑村人渐渐有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创收与生态环保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村里引发了一场大辩论。“咱们村没有什么特色产业,不靠烧砖采砂,以后怎么办?”“照现在这样挖下去,生态被彻底破坏了,将来子孙后代怎么办?”最终,村民大会通过了新的发展思路:走生态优先、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路子。

  2015年至2018年,六窑村配合政府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将当地40多个采砂场、砖瓦厂、白灰窑等违建厂窑彻底关停,修复生态,整治土地,在曾经乱挖滥采的地方种植了千亩枸杞。关了砂场的葸铎开始种植枸杞,如今他家种植枸杞年收入达到10万元,加上苜蓿、荞麦和果树种植等,收入与以前不相上下。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两年,六窑村“两委”班子针对传统种植管理粗放、结构单一、农户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契机,成立了六窑村集体合作社,以每亩200元钱的价格从100多个农户手中流转了500亩撂荒地,因地制宜打造了黄花菜种植基地。单一产业不能支撑全村贫困户增收致富,村党支部书记葸铎又积极对接海原县自然资源局,争取到了红梅杏种植项目,打造了2000亩红梅杏种植基地。自筹资金10万余元,建造了2个山顶蓄水池,保障红梅杏和退耕还林树木的浇灌用水。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建立了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125头,养羊1747只。同时,积极引导4家民营企业争取政策,搭建共赢平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0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500元。

村民在黄花菜基地锄草.jpg

村民在黄花菜基地锄草

  重升级提动力

  借助党的惠民政策,一些依靠经营采砂场、砖瓦场多年的六窑人纷纷转型,通过新的致富路子迈向小康生活;另一些六窑人则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走上了产业环保升级的路子。

  “以前六窑村每天都有上百辆机械、大车连天连夜地干活,不仅噪声大,沙尘也大得让人睁不开眼。村里长期被沙尘笼罩着,乌蒙蒙的,尤其刮风天,到处都是黄尘,相隔几步远都认不清人。虽然收入比别的村高,但六窑村村民的幸福感很低。”年近80岁的村民高生株告诉记者。

  在位于六窑村的海原县宏达新型旋转式隧道砖厂记者看到,工业机器人在庞大的全自动流水线上忙碌而精准地工作着。砖厂副经理乔世广说,这是厂里最新引进的360度旋转式隧道新型环保制砖设备,这套设备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有颚式破碎机破碎、选筛等17个工艺流程,所有流程均符合环保新要求,生产出的新型环保砖具有节能、环保、节约土地资源、产量高、能耗低、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昔日浓烟滚滚、灰尘满天的砖窑如今被干净整洁、排放物为水蒸气的现代化环保砖厂所取代。

  2017年,在全面考察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宏达新型旋转式隧道砖厂积极引进烧窑新技术,建成年产1.2亿块砖的新型环保设备,2018年6月正式运行。据了解,宏达新型旋转式隧道砖厂是宁夏目前已建成的最大新型环保砖厂,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为当地100余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谈及今后的发展,砖厂董事长王向林说:“我们将紧跟国家的新政策、新要求,以‘创建和谐发展企业、引领环保砖材市场’为目标,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同时,将场地总面积的一半用于绿化,并且每年拿出5%的利润用于场地和周边的绿化,逐步打造成为园林式砖厂。”

  目前,六窑村已建成三家新型环保砖厂,年产值6300余万元。近年来,六窑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逐步走上了在绿色产业发展中获取效益的道路,村民们发展产业不愁项目,打工挣钱不愁门路,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重治理促文明

  曾经的六窑村由于长年私挖乱采,村里的路坑坑洼洼,到处都是生产生活垃圾,人居环境非常差。如今,记者在六窑村看到的却是宽阔干净的村道、特色精美的墙体彩绘、气派靓丽的广场、漂亮的庭院民宿,与昔日脏乱差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得见的是美景,看不见的是治理。2020年以来,六窑村在三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力以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合运用“加减乘除”法,实现了点上突破、线上延伸和面上覆盖。

  “加”强部署,压实工作责任。六窑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创建区级文明村的重要内容,成立了创建文明村领导小组,使创建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同时,组织党员、志愿者通过能人带动、政策推动、宣传发动、邻里互比等形式,凝聚起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减”少问题,全面清零销号。六窑村紧盯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村居风貌存在的短板,采取日调度、周督查、月排名的工作推进方式,集中力量攻难点,彻底消除全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提升村居风貌。先后出动400余人次、动用机械50余台次,重点对村级主干道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对全村所有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问题进行彻底整治。2020年,村“两委”班子为解决村内道路泥泞难走的问题,硬化了全村道路15.8公里。对全村荒坡、村道两旁进行了绿化,栽植各种苗木3余万株。

  “乘”势而上,着眼融合治理。六窑村坚持将环境整治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做到互推互进。与疫情防控融合,引导督促村民做好庭院卫生和个人卫生,全村做好公共场所消毒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合,志愿者对困难户、老党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慰问,帮助清理房前屋后生活垃圾,改善困难群众精神面貌;与培树典型融合,持续深化“先锋引领”行动,积极选树一批先进典型,结合“美丽庭院”“道德模范”“五星文明户”等评选工作,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努力营造“学典型、争先进、创优秀”的浓厚氛围。

  “除”去陋习,巩固提升效果。六窑村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微信公众号、LED电子屏、宣传栏等载体,引导村民改变、改掉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形成了“自主管理、人人参与、人人维护”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强化教育,树立文明新风,使环境整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提高。

  扮靓美丽乡村,勾勒幸福画卷。随着六窑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全村人居环境进一步美化,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农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李 旭


>>><<<
【作者】:本刊记者 沈 阳
【来源】:共产党人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