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红翔新村:沙窝窝里闯出好日子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3期 作者:本刊记者 沈 阳 发布时间: 2021-12-16 | 打印 | 字号:TT

  红翔新村党支部书记朱成学:“在红翔新村这片土地上,各族移民群众和谐相处,合力搞建设、一心谋发展,奋斗出了越来越好的日子。我们将在全区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中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下大力气解决好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这三件事,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笃定前行。”

在红翔新村菌菇基地工厂车间里农户正在培育菌棒.jpg

 在红翔新村菌菇基地工厂车间里,农户正在培育菌棒。

  2021年4月,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翔新村被列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帮扶村。红翔新村坚持党建引领,团结带领各族移民群众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在昔日的沙窝窝里唱响了铿锵有力的“三沙记”,闯出了家门口的幸福光景。

  聚沙成塔:各族群众一条心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前提。红翔新村是“十一五”期间建设的生态移民安置区,由泾源、隆德、海原、原州四个县(区)12个行政村搬迁而来,总人口2334人,回汉人口各占一半,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多年来,红翔新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按照“党建统领、创新载体、抓好融合、健全机制、讲好故事”的路径,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发展。

  红翔新村党支部书记朱成学告诉记者:“为了切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我们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利用党群会议,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同时通过选树典型,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一箭易折,众则难摧。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红翔新村始终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利用集市、文艺演出、入户帮扶等时机,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广大移民群众深入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成为全村各族群众的共识和行动自觉。通过升级改造文化娱乐设施,举办“民族团结联谊会”“社区邻里节”“送医送药送服务”等活动,着力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村居环境,用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党建+民族团结”的工作格局,在全村形成了“人人讲团结、共同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020年,红翔新村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如今,民族团结的种子已经深深根植于各族移民群众的心中,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奋斗出团结进步、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

  点沙成金:方圆十里有钱赚

  光阴流转,时至初冬。奋斗者用实干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沉淀为千树万树的累累硕果和千家万户喜滋滋的收获,老百姓脸上绽放的笑容与多姿多彩的山川图景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看这辣椒,不仅个头大,品质还好,今年市场行情好,根本不愁卖。”室外的天气虽然有些冷,但红翔新村沙漠甜瓜合作社负责人邵宝平的心里却热腾腾的,因为今年他带领村民实行良种良法、精耕细作种植的辣椒长势喜人,马上要收获了。

  党员致富带头人万贵生正在自家的辣椒大棚里收辣椒。2009年,45岁的万贵生和家人从隆德县移民至红翔新村,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刚搬来时,万贵生和家人挤在一间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如今,家里盖起3间大瓦房,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过去我一直在外打工,2018年辞去工作承包了合作社大棚种起了辣椒,通过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指导,今年的种植技术更加科学高效,预计纯收入5万余元。作为党员致富带头人,我要积极给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万贵生激动地说。

  2019年,红翔新村引进客商流转沙荒地建成菌菇大棚46座、高标准节能日光大棚38座,种植甜瓜、辣椒等设施瓜菜和红葱、芹菜等露地蔬菜,建成了集种苗育苗、设施瓜菜、露地蔬菜、分拣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沙漠瓜菜产业园区,园区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开展种苗培育、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带动移民租赁大棚24座,吸纳130多名移民群众就近务工,增加村集体收入38.4万元。同时依托平罗县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瑞丰源、利垦牧业等10余家企业,流转沙荒地建成集奶牛养殖、奶源生产、粪污无害化处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奶源基地,建设万头现代化奶牛养殖场9个,奶牛存栏3.1万头,吸纳务工285人,人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引下,红翔新村移民群众逐渐走上了新路子、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思想观念、发展理念明显提升,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2021年人均纯收入达1404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44万元。

在红翔新村瓜菜基地大棚里,农户正在给甜瓜缠藤。.jpg

在红翔新村瓜菜基地大棚里,农户正在给甜瓜缠藤。

  绘沙成画:美丽村庄换新颜

  在红翔新村,生机盎然的春色惹人喜爱,奇花斗艳的夏季万分迷人,果香飘溢的仲秋值得赞美,银装素裹的冬季也毫不逊色。

  午后的红翔新村,到处白雪皑皑,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小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大人们也陆陆续续走出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下棋、做针线活,呈现出一派安宁、和谐的新农村景象。村民明中学说:“我们现在日子美着呢,政府在村里培育肉牛养殖等富民产业,我也跟着养了13头牛,1年纯收入达到10万余元,农闲之余我还想经营农家乐,又可以多一份收入。而且现在又搞美丽乡村建设,村民都会自发地打扫街道,环境美了,生活好了,精气神更足了。”

  近年来,红翔新村紧扣“既要共同富裕,又要全域美丽”的目标定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订村容村貌改造提升规划,围绕1条中心路、3条主干道、15条巷道、20公里绿化管网、568户庭院及围墙、农贸市场等进行改造提升,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的目标。

  红翔新村位于红崖子山二道沟下游,洪灾是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隐患。“2021年,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争取自治区水利厅项目资金1200万元,实施红崖子山二道沟防洪治理工程,规划新建拦洪库3座、行洪沟4.3公里,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自治区水利厅驻红翔新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刘刚告诉记者。

  在消除后顾之忧的基础上,红翔新村采取乡村两级干部包户到人工作方法,开展“清脏、治乱、拆违、植绿、建制”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改造围墙1.8万平方米、维修巷道23公里、铺设绿化管网15公里、整治院落420户,新增绿化面积130亩,建成小微游园1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持续推进美化亮化,实施环卫设施提标改造工程,配置垃圾箱210个,累计改厕430座,开工建设垃圾转运站1座,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45户,实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行“积分银行”和“红黄蓝”榜亮晒制度,常态化开展检察监督、观摩评比,形成了环境卫生管护的长效机制,实现了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责任编辑:李 旭


>>><<<
【作者】:本刊记者 沈 阳
【来源】:共产党人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