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以文化认同培固民族团结之根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4期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发布时间: 2021-12-31 | 打印 | 字号:TT

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jpg

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强调,“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用中华文化涵养社会主流价值、浸润各族群众心田、陶染各个民族文化,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文化认同,本质上就是情感认同与价值观认同。各民族有了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观,才能籽籽同心、石榴花开,汇聚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力量。因此,培固民族团结之根就必须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好文化这篇时代大文章。

  汇聚力量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中华儿女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引以为豪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文化基因。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最忠实的捍卫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使中华民族迎来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华大地高高飘扬。今天,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情怀激荡精神力量,把爱国主义情怀厚植在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是要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的本质是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爱党的本质是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始终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二是要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促进民族团结相统一。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内容。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引导新时代公民增强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相统一。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是当代中国的一种集体生活样式,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的文化呈现。增强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牢固同心同德、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增进国家使命感和民族归属感。

  凝聚共识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少数人的价值观,而是一种公德、大德,凝聚广泛共识,充分阐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群众性和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及定位,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及其本质的认识,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之魂,有助于整合社会力量、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这些,正是决定一个民族是否能够健康、稳定、有底气地走向现代化的显著要素。培固民族团结之根,必须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进一步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以“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可贵的共识,而共识一经形成,本身就有自我增值的能力。因此,需巩固已有共识以求新的共识,这也是主流价值影响力上升的趋势。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才能愈彰其可贵、显其功用。三是要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之德、又是社会大德,凝结着各族人民的共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代化新征程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切实体现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需要各族人民身体力行的价值理念,唯其践行越深入、越广泛,生命力才会越强大、越持久。

  集聚智慧倾心浇灌中华文化“大树”。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在这里,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是多种优秀文化成分共生融合的一种文化状态,它集聚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文化的统一体。中华文化的统一体一经形成,就发挥了主干作用,使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根与魂,使中华文明始终能够保持多元一体格局。立足现代化的新征程,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必须倾心浇灌好中华文化这棵大树,使其根深干壮、枝繁叶茂。这样才能使中华文化魂不散、形不乱,万枝花开归于一树,才能更加深厚地彰显出中华文化伟大的聚合力。一是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增强统一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立场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价值追求、文化态度,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只有把共有精神家园建好了,才能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才能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二是维护多样性,不断促进文化繁荣共生。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正是由于各民族文化精彩纷呈、蓬勃发展、密切交流与深切互动,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内在经脉,使中华文化枝繁叶茂,使中华文化“大树”始终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维护多样性,不断促进文化繁荣共生,这也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三是把握好整体与具体、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具体是整体下的具体、多样性是统一性下的多样性,实现好具体利益、多样性呈现,都是要在实现好整体利益、统一性增强的进程中来完成的。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之道。进一步增强各民族文化的密切交流与互动,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形成“美美与共”,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百花园,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执笔人:刘智远)

  责任编辑:石 雷

>>><<<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来源】:共产党人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