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全面聚焦“六个坚持” 夯实移民致富行动根基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4期 作者:惠农区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 2021-12-31 | 打印 | 字号:TT

日新月异的惠农区  王宾 摄.jpg

 日新月异的惠农区  王宾/摄

  2021年以来,石嘴山市惠农区围绕“四大提升行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跑好脱贫攻坚的“发展接力赛”、写好移民搬迁的“后半篇文章”,紧盯目标抓关键,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工作合力。惠农区坚持把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谋划、专班推进,建立“区级领导+牵头单位+责任部门”的包抓责任体系,紧盯重点任务,靶向施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优先将政治素质强、社会实践丰富、作风能力过硬的10名返乡大中专毕业生、30名退伍复员军人、40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85名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选入村“两委”班子,为基层工作注入新活力。加大驻村干部选派力度,选派6名乡镇挂职副书记、37名驻村第一书记、23名驻村工作队员到村帮助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优服务。

  坚持分类施策,促进移民就业创业。全面摸排移民群众就业情况、培训意向,并建立台账,实时动态监测,全面走出“五个一批”就业新路子,有效提高了就业率。企业稳定就业解决一批。惠农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98家,吸纳近3000名移民稳定就业。建设扶贫车间就近就业一批。积极引进安徽省、浙江省和银川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扶贫车间,从事包装袋制作、织袜、服装饰品包装盒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等,累计吸纳500余名移民群众就业。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一批。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免费为移民群众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发放贴息贷款,创建海燕村生态移民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建成水城民生美食街区,新建银河苑劳务移民集贸市场,累计自主创业的移民人数达360余人,带动就业1500余人。季节性用工转移就业一批。自治区就业部门与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对接,引导移民在农业企业从事种植采摘、工业企业外包服务、园林绿化及市政工程等行业组织季节性灵活就业增加收入,累计带动2500余人次季节性、临时性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弥补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专门安置就业困难的移民群众,已累计为164名移民安置公益性岗位。截至11月底,惠农区劳务移民累计实现就业5743人,户均就业1.8人;生态移民实现就业1503人,户均就业1.5人,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坚持做优产业,促进各项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惠农区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因地制宜布产业、规模经营壮产业、延伸链条优产业,切实让产业成为移民地区发展的有力支撑,为移民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致富提供更多机会。主动融入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推动奶产业、枸杞、肉牛肉羊、葡萄酒、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广“种养业+加工+销售业”模式,让更多移民群众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确保产业发展与促进移民增收致富协调同步。实施了海燕村千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和东永固村枸杞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庄园建设项目,栽植枸杞2150亩。实施了红果子镇、尾闸镇菌菇产业发展项目,宁夏红果光伏大棚改造项目,尾闸镇、海燕村菌菇产业续建项目,庙台乡1200亩菌草产业种植项目,等等。整合农产品加工资源,发展园区经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合作社、创业者进一步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庙台股份经济合作社、杞红枸杞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B2C企业,以宁夏新农创科技园、宁夏优品馆为代表的O2O企业。建立了“农业企业+电商”“合作社+电商”“农场+消费者”等灵活多样的电商运营模式。通过“优品馆+电商助农、消费扶贫、线下体验、直播带货”等新兴消费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销售额1886.7万元。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促进产村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大地天香、银河湾等休闲旅游点,推进美丽家园项目及休闲农业项目建设,重点实施银河村、东永固村、简泉村美丽乡村综合体项目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编制了海燕村乡村振兴规划、海燕村多规合一规划,红果子镇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修订并完善了红果子镇“十四五”规划。按照移民安置区“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坚持专业团队设计,以项目化推进、规范化管理,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坚决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面子工程。累计投资4600万元实施了海燕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村庄污水小布局集中收集处理项目、停车场、高效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项目,长城社区惠美家园小区基础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及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银河苑社区集贸市场建设项目、给水设施改造、灯光球场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移民安置区水、电、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了移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坚持民生为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和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移民群众享有更多更便捷的优质公共服务。大力实施乡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投入资金1.8亿元,实施农村薄改项目,改扩建校舍1.86万平方米。实施“互联网+教育”工程、教育智能设施提升工程和精准网络“扶智”项目,让移民学校教学更智慧。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发放乡村教师补贴82万元,配齐乡村教师周转房生活设备,为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创造条件。进一步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确保义务教育“不落一人”。实施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辖区内9家综合医院(包括民营医院)全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大病重病救治兜底政策落地落实,救治比例100%。以“千名医师下基层”、医联体建设为载体,2021年度派驻30名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为辖区10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提供支援服务,提高了基层服务能力。社会保障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重点对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及时给予救助,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及时足额拨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将农村已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范围。

  坚持“三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融入。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持续发挥好群众组织力、社会组织力、群团组织力,以“三治融合”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抓“网格+包片联户”,推动居民自治。探索“网格+包片联户”管理模式,通过“网格+入户+微信群”管理方法,实现了政策活动零距离公布、民生话题零距离讨论、居民意见建议零距离发表、问题办理零距离反馈,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预期效果。抓部门联动,推动村(居)法治。村(居)主动牵头,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交警队等部门资源,实行“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治理新模式,通过“以案释法”案例巡展、讲座培训、矛盾纠纷调解等形式,开展宪法及相关法律宣传,实现法治服务零距离。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社区德治。村(居)党支部以“党员+社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要求,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好群团组织力。以“积分超市”为载体,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帮扶解困、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转换成具体指标,通过“指标引领行动,行动赢得积分,积分兑换商品”的方法,引导居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

  责任编辑:胡亦茹


>>><<<
【作者】:惠农区乡村振兴局
【来源】:共产党人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