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 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秉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绿色高端煤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 闫院平/摄
习近平总书记“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也对我国各地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出了动员令。宁夏碳排放量大、碳排放强度高,产业结构偏能偏重,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十分艰巨,应提前谋划,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先行区建设结合起来,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碳达峰碳中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协同推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正确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各种降碳方式,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不再增加排放量。由此可知,碳达峰碳中和关注的重点是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是关键。
碳达峰碳中和包含明确的任务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这为我们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明确了路线图: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高重点行业能效、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等等。
推动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减污降碳
绿色转型是宁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的必走路径。宁夏依煤而生、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因煤而难,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及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结合宁夏实际情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部署。
统筹做好减污降碳综合规划。规划应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电力、煤化工、钢铁、碳化硅等是宁夏的重点排放行业,应紧盯这些高排放行业,以规划为指导,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十四五”期间,宁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拉动经济增长客观上会带来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消费需求,因此,需要统筹做好减污降碳综合规划及落实,确保碳排放控制在合理区间。
以减污降碳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宁夏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加工转化和战略储备基地,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高碳排放特征明显。2020年,宁夏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列第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个百分点,且高耗能行业耗能占比大。因此,宁夏急需通过减污降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以减污降碳推进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消费清洁化。受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影响,宁夏的煤炭比重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应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推进能源生产低碳化。2020年宁夏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列第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批准建设的煤化工项目在“十四五”期间陆续投产,将增加能耗总量,短期内也很难降下来,因此,急需开发新能源、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煤炭消耗,同时还需探索减污降碳新举措,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不能以降碳为由“一刀切”,应在协同减污降碳基础上建立一定的约束性指标,使碳排放按预定计划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构建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约束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围绕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构建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约束、以九个重点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走出一条适合宁夏区情及产业特点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单位产值碳排放作为行业重构的指引,鼓励发展“低碳高效”行业,控制“高碳低效”行业扩张,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创新链。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为重点,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充分调动减污降碳在推动结构性节能、遏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扩张、助推非化石能源发展等方面的协同作用。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动重点工业行业降碳。严格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投入产出低的行业新增产能。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严控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着力化解冶金行业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钢铁与铁合金产业结构调整。在硅铁、硅锰等行业,重点实施高硅锰硅合金矿热炉及尾气发电综合利用。围绕电解铝、金属镁等产品,推广高效率、低能耗、环保型冶炼,扩大精深加工,丰富产品品种,深入推广有色金属行业节能低碳行动。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打造低碳能源供给消费体系。以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为目标,统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开发建设,引导工业、交通、农业等终端用户优先选用清洁能源,推动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新能源发电取代煤电。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深入实施重点领域低碳行动。大力压减煤炭消费存量,以化工、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强化节煤提效改造。优化供热结构,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多种方式清洁取暖改造。发挥重点地区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组合多能互补优势,推进宁东、红寺堡、盐池、中宁等地风光储一体化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储能设施配套发展。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促进城乡建设低碳发展。以城镇为重点,兼顾农村地区,控制住房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绿地碳汇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提高绿色建筑底线控制水平,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分阶段、分类型提高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重点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产品节能性能要求。充分发挥电力在建筑终端消费清洁性、可获得性、便利性优势,建立以电力消费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提高建筑用能中清洁电力消费比例。开展电网友好型建筑建设示范,构建以“直流建筑+分布式蓄电+太阳能光伏+智能充电桩”为特征的新型建筑电力系统。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强生态碳汇建设。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协同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监测监管执法,严格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稳定森林、草原、湿地、耕地固碳作用。科学评价林草碳汇发展潜力,逐步完善林草碳汇项目计量体系,完善林草碳汇项目开发机制,加强林草碳汇项目管理,着力增加森林碳汇。结合自治区山林权、排污权等资源类权属改革,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执笔人:龙生平、张彩虹、张淑东)
责任编辑:石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