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聚宁夏 向“新”而行
左鸣远/摄
一块不起眼的黝黑煤炭,经过层层加工转化,可以织成比发丝还要细数倍的纤维材料,成为防火防爆服的面料,成为大飞机、高铁的部件;一块其貌不扬的硅铁,经过烈焰电光的锻造淬炼,可以成为承载庞大数字世界的芯片,成为吸收转换太阳能的电池板……这些神奇的变化在宁夏大地随处上演,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宁夏是材料“老城”,在“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就迁建了一批重点材料企业落户宁夏。经过多年发展,并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昔日的高炉钢火、“傻大黑粗”已蝶变为今天的“专精特新”、世界领先,宁夏这个新材料产业“新区”正在崛起,新材料产业正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工业发展新的制高点。
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针状焦预处理装置
高位推动 新兴产业迎风起飞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勇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时代使命,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立足宁夏资源禀赋和气候资源,提出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推动产业“跑步”前进。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将其确定为九个重点产业之一,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多次深入园区、企业实地调研,摸家底、明思路、定方向、抓落实,带头抓招商、引企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亲自带队赴广东等地对接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力推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小组建立“1+12+X”工作体系,研究制定16项政策规划,自治区层面支持发展的强劲动力持续释放。各市县(区)量身定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各尽所能、全力支持,全区上下一心推、聚力干、齐向前。
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在招大引强、延链补链、科技赋能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围绕光伏材料、高性能纤维等特色行业精准招商,天津中环、蓝思科技、隆基绿能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宁夏,晓星年产36万吨氨纶、中环50GW单晶硅、鑫晶盛工业蓝宝石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百川锂电材料、东方希望光伏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建设。据统计,新材料产业2021年完成投资187亿元,近两年累计完成320亿元,平均增长30%以上,头部企业、重点项目龙头效应逐步显现。建成光伏产业、锂电池产业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形成光伏材料、化工新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精细化工材料5个产业集聚区,从极具成长性、延展性的产业链到“洼地效应”初显的产业群,新材料产业呈现出主业突出、多元发展、集约协同的态势。同时,紧紧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建成一批国家及自治区级新材料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多家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链日渐成形,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的潜力被激活、参与竞争的后劲被点燃。
截至2021年底,全区新材料规上企业增至100多家,工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长30%以上,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0%、近两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宁夏新材料产业已步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宁夏金晶科技有限公司光伏轻质面板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 左鸣远/摄
多点发力 百花齐放各竞芬芳
一年春好处,奋进正当时。2月10日至11日,全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带领自治区省级领导和区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从银川出发,辗转宁东基地、石嘴山市,现场观摩中环光伏、鑫晶盛电子、百川新材料、晓星氨纶、贝利特化学、宁夏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巴斯夫杉杉、金晶科技8个点位,实地感受宁夏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强劲态势和广阔前景。
走进中环光伏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4.0智慧工厂,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智能空间。这家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工厂,是中环光伏倾力打造的全球样板工厂。“我们用7个月时间建设,春节期间1200人加班加点抢工期。全面建成后,将以智能制造赋能工业生产,劳动效率提高146%,较行业水平提升48倍。”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创造就业岗位4000余个,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正是在这个边建设、边生产的智慧工厂里,“宁夏产”首个G12单晶硅棒于1月17日在万众期盼中走下生产线,标志着中环光伏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项目正式建成投产。该项目是目前业内最大的单体太阳能级单晶硅投资项目,落地宁夏后,中环光伏的头部效应快速显现,对接洽谈行业上下游企业,先后引入多晶硅、石英坩埚、炭炭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入驻银川,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投资近500亿元。
氨纶耐光耐碱、高磨高弹,在织物中加入少许就能显著改变性能,被誉为纺织品的“工业味精”。依托完备的煤化工产业链,世界最大的氨纶制造商韩国晓星集团于2021年3月落户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仅用280天一期项目就建成投产,刷新了氨纶行业建设的最快速度。在投产启动仪式上,晓星集团董事长李宰宇激动地说:“在宁东基地管委会‘店小二’式服务和大力帮助下,我们创造了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佳绩。”晓星氨纶年产36万吨氨纶及其原料配套项目,加上泰和新材料规划的年产28万吨项目,以及正在江苏、浙江、福建对接的3个项目,预计到“十四五”末,宁东基地的氨纶产能将达到近百万吨,形成园区物料上下游互供互享、产业生态良好的氨纶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
与晓星氨纶比邻的百川新材料2018年将投资重心转移到宁东,同样始于原材料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建设年产59万吨锂电材料、30万吨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及废催化剂回收利用等锂电材料一体化产业集群项目,这也是宁夏新材料领域首个以产业集群为单元规划的项目。打通正负极材料产业链,在自体循环中形成完整闭环,百川新材料锂电产业集群项目将初具规模优势,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
氰胺是特色精细化工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农药、医药、印刷、环保、电子技术、航天航空等30多个领域。石嘴山市被誉为“氰胺之都”,氰胺产量占全球的80%。立足这一产业优势,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开路,深耕行业几十年。近年来,企业着眼绿色氰胺新材料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以石灰氮、双氰胺和氰胺下游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值由过去的6亿多元增至2021年的10.36亿元。“一边抓科技创新,一边走绿色发展,企业才能活力迸发。”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放眼当下,宁夏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各竞芬芳的产业姿态、风生水起的产业生态和一往无前的发展状态,这其中既有“世界级”“行业领先”“填补空白”的自豪,也有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速度,更有建设中国“新硅都”“氨纶谷”的梦想。新材料,新未来,我们相信,宁夏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谋定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在全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指出,近两年,全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很快,规模总量越来越大,集聚效应越来越好,产业结构越来越优,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成为带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但总体仍处于快速“长身体”、亟待“壮筋骨”的成长阶段。
“十四五”期间,宁夏将聚焦新材料重点领域,培育打造光伏材料、煤基烯烃下游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铝镁合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氰胺化工材料等7条优势特色产业链,着力构建“一核五群”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格局,即建设银川新材料产业研发和技术创新核心区,打造银川、石嘴山光伏材料产业集群,宁东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石嘴山、宁东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石嘴山、吴忠、宁东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集群,石嘴山、吴忠、中卫、宁东特色精细化工材料产业集群,努力把宁夏建设成为全国新型材料的“大工厂”“大基地”。
作为全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集聚区,银川市将聚焦光伏硅、蓝宝石、第三代半导体、石墨及石墨烯材料、储能电池及储能材料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全球蓝宝石制造基地、全国光伏材料新硅都、西部半导体材料新基地。银川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旭辉表示,银川市将在全产业链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关键技术创新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融合化发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攻坚战,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做大做强产业发展集群,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以上。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立足现代煤化工产业基础,建立“链长”与“链主”推进机制,着力打造五大新材料细分产业链和高端产业集群。规划到2025年,宁东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占全部工业经济比重超过50%,形成“千亿产业链、百亿企业群”的发展格局,建成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石嘴山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基础。石嘴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伟说,依托这些发展基础,石嘴山市将在稀有金属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钽铌铍、特种钛合金等,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稀有金属材料基地;在锂电池材料方面与巴斯夫杉杉、贝特瑞、多氟多等行业龙头深化合作,着力构建锂电池全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在化工新材料方面主要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集聚发展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含氟新材料、电子化学品、光敏材料等产业,打造西部重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在光伏材料方面依托多晶硅、单晶硅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在其他材料方面,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多元合金、高性能碳化硅、高品质活性炭等功能性新材料。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精彩是实干出来的。宁夏新材料产业到了奋力一搏的关键时期,确立了一个“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末将努力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
蓝图已经绘就,战鼓已经擂响,宁夏正奋进在新征程上。
责任编辑:冯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