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四个精准”推动社科普及走新更走心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杂志第十八期 作者:银川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9-30 | 打印 | 字号:TT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用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jpg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用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2022年3月,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银川分讲堂“喜迎党的二十大 百场社科宣讲进基层”活动全面启动。自活动开展以来,银川市创新推出“四个精准”宣讲工作法,举办各类重大专题宣讲达70余场次,听众达1.2万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强化管理,做到宣讲队伍精准。积极统筹资源,打造层次丰富、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宣讲队伍。做大专家库。聘任21名区市社科专家为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银川分讲堂“喜迎党的二十大 百场社科宣讲进基层”活动主讲人,着重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邀请研究方向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方面的专家学者加入专家库。做优核心层。整合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等资源,通过选拔、推荐等方式,组织3名社科基地讲解员参加首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做强基础层。选拔有理论基础和宣讲能力的同志,建立和充实基层宣讲员队伍,目前,拥有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定点宣讲员12名;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名嘴”,用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推动理论宣讲大众化。

  把握主题,做到宣讲内容精准。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将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用具体事例、翔实数据、鲜活材料呈现出来,干部群众才能接得住、用得上。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银川分讲堂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8大主题深度讲解,同时紧紧抓住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进行解疑释惑、说理点拨。把“大讲堂”和“微宣讲”结合起来,通过“微宣讲”将“大讲堂”中的宏大理论“落小、落细、落实”,通过小切口解剖大问题、小话题阐释大主题、小节目演绎大道理的方式,让理论宣讲更具亲和力,让政策宣传直达群众心底。组织10名社科基地宣讲员结合生态文明、岩画保护、黄河文化等内容开展“微宣讲”,各社科基地开展社科普及“微宣讲”300余场次。把理论宣讲与媒体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宣讲的普及性和影响力,及时收集反馈受众信息,科学评估宣讲效果,不断调整内容、创新方法,确保宣讲效果。

  分类施讲,做到宣讲对象精准。注重区分受众群体,精准把握宣讲对象需求,实现理论需求与理论供给相平衡,突出职业特色、年龄结构、角色差异,使理论宣讲赢得听众的关注和欢迎。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银川分讲堂主讲人到田间地头、家属院区、居民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求。通过“庭院会”“板凳会”等宣讲形式,改变过去单调枯燥的宣讲方式,就干部群众关注的理论“兴奋点”,采用座谈、讨论、辩论等互动、共鸣的方式,进行现场解疑释惑、析事明理,既讲清楚是什么又讲清楚为什么,既讲清楚怎么看又讲清楚怎么办,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群众心中扎根。针对党政机关、企业学校、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等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宣讲人员根据不同群体制作不同的宣讲课件,采取舆论引导、集中宣讲、问题解答、现实热点面对面等形式,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创新形式,做到宣讲方式精准。巩固提升传统阵地。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宣讲主阵地作用,推动理论宣讲阵地向基层延伸,积极打造群众身边的理论宣讲大舞台,统筹运用报告会、讲座、研讨会等“身边课堂”,变单向授课为互动宣讲,提高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网络宣讲方式。依托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通过“互联网+融媒体”全覆盖直播和“选菜点单”宣讲方式,开展理论宣讲10期,同步覆盖到所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互融互通,资源共享,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加强社科普及宣讲。组织开展社科普及周活动,通过摆放展板、现场咨询、发放科普读物等形式,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讲相关政策法规,让科普知识深入群众,服务百姓,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执笔人:刘开国)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银川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
【来源】:《共产党人》杂志第十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