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西夏区:绿色引领 创新崛起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23期 作者:本刊记者 闫院平 刘立祥 发布时间: 2022-12-19 | 打印 | 字号:TT

生态修复后的贺兰山下美景如画.png

生态修复后的贺兰山下美景如画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吸引入驻了一批科技企业.png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吸引入驻了一批科技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夏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经济实力持续壮大,主要经济指标逐年提升,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城市功能由弱变强,经济总量跃居全区前三。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中国最美县城”等“国字号”荣誉,绘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壮美画卷。

  绿色发展 业态融合

  千百年来,巍巍贺兰山以它宽阔的臂膀阻挡着风沙与寒流,护佑着美丽的“塞上江南”。曾几何时,老银川的建设者们在贺兰山下开始搭建银川早期的工业基地。宁夏三十万吨化肥厂、宁夏赛马水泥厂、宁光电工厂、西北轴承厂、银川橡胶厂、银川二毛厂等众多新建和搬迁的工业企业,为银川市乃至宁夏早期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业发展的辉煌。在过去“靠山吃山”的传统和粗放发展方式中,贺兰山富藏的矿产资源遭遇了无序开采,山体植被严重破坏。2017年5月,宁夏正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全面启动实施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综合治理。地处贺兰山脚下的西夏区身先士卒,成为贺兰山生态保卫战的先锋。西夏区将废弃采砂区生态修复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相结合,开始探寻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全新路径。

  沿着银川城北的贺兰山路一直向西,到达贺兰山腹地的云山矿坑。因开采年代久远,遗留的废弃矿坑轮廓依旧可见,但周边已覆盖了树木和植被。站在高台处极目远眺,散落其间的几个蓄水池如同镜面般平静,在晴空下熠熠生辉。“一坑一美景、一地一特色”的贺兰山运动休闲体育公园、矿区葡萄酒庄、经果林采摘园等已现雏形。

  “我们得先通过生态修复,有了‘绿水青山’,才能去发展我们的产业,等到产业有了一定的收益后,再反哺到生态治理当中,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和正向循环。”宁夏志辉源石酒庄总经理袁园说,志辉源石酒庄正在对云山矿坑的边坡进行治理,通过削坡、种植树木,对矿坑进行防风固沙,然后种植酿酒葡萄,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矿区酒庄。“没有水、没有电,在贺兰山的石头缝种一棵草、一棵树,太不容易了!”西夏区自然资源局绿化养护中心主任马军感叹道,把落差高20米的矿坑削成坡面,买来土覆盖在这片寸草不生的砂砾石之上,换走了原本粗砺透水的砂石,再从10多公里外的西干渠取水,经过5级扬水从低处引流到贺兰山高处。为了让树木能在这儿活下来,树苗都是带着土壤下地,棵棵得用吊车种……

  近年来,西夏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生态廊道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累计投入资金(含社会投资)约2.2亿元,开展了贺兰山保护区内及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治理矿坑9000余亩,绿化生态廊道2.18万亩。

  山坡绿了,环境美了,葡萄架搭起来了,游客来了,村民富了。漫步在贺兰山下,青山绿水环绕着富有民宿特色的农家院落,让人心旷神怡。“2018年,我买下这块地修建了民宿,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旺季时客人得提前一周预订房间。”昊苑村民宿老板夏淑萍告诉记者。位于贺兰山脚下的昊苑村,依托辖区内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镇北堡影视城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打造出集葡萄酒品鉴、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文旅产业链,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0万元。庄梓在昊苑村经营着一家酒庄,现已成为游客的集散地。她说:“贺兰山生态环境好了,葡萄酒的名气越来越大,在西夏区全域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我们来这儿投资建了贺兰山东麓酒庄酒交易中心,将贺兰山东麓优质的酒庄酒进行集中展示,为游客提供红酒品鉴体验项目,这儿成了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西夏区紧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多措并举将生态与产业融合,不仅使贺兰山的自然生态随着环境的改善而逐步恢复,而且形成了葡萄酒、旅游、文化、餐饮、民宿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新格局。2021年6月,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作为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推荐的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向全球公开发布。2022年11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成功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科创新城 呼之欲出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作为银川市的老工业基地,西夏区大力调结构、转方式,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宁夏储芯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中心项目是银川中关村双创园产业基地第一个落地建设和投产运营的项目,也是宁夏第一个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填补了宁夏高端芯片封装测试的空白。宁夏储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银川中关村双创园成立项目基地,得益于自治区、银川市和西夏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以及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

  西夏区地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核心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八方游客,云集的高校和职业院校聚集了人才,“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高效便捷……这些资源优势赋予了西夏区强劲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西夏区委、区政府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成了氮肥厂等26家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赛马水泥等52家企业实现节能升级。“三新”产业加快布局,中环科技、隆基光伏等新材料企业落地投产。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增强科创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和推动力。2017年12月,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落户西夏区,掀开了银川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是西北地区首个与北京中关村开展协同创新的科技园区,通过引入中关村服务创新的发展理念,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中关村创新资源向宁夏流动、向银川汇聚。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创新中心,吸引了北京等地科技型企业的区域总部和双创孵化平台入驻。以“互联网+交通”为主要业务的中安慧通(宁夏)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中安慧通(宁夏)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北京、长沙的研发团队,研发出可实现对“两客一危”车辆、12吨以上货车、网约车等进行24小时安全监管的交通安全监管平台。在银川中关村双创园水联网数字治水产业园,一套智能体系实现了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程自动监测控制,进而为实现水资源优化调度和高效利用提供可能。该项科技创新实践于固原市彭阳县的“互联网+农村人饮”模式,解决了农村供水普遍存在的“最后100米”问题,已在宁夏全境22个县(区)推广。

  就近就地孵化,科技成果转化,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品牌和高校科教资源聚集优势,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和园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两大产业,按照“功能复合、开放共享、辐射带动”的科教产业新区功能定位,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园区,聚集了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医疗、跨境电商、数字治水、大数据应用、检验检测、智能制造等创新型企业。目前,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入驻企业543家,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80%,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总产值)超百亿元。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11个,校企共建7家产学研基地、培养实用人才1000多名,园区辐射带动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近3000人。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已成为全区全市创新驱动的“前沿地”、发展互联网数字经济的“主力军”,西夏区科创新城呼之欲出。

  平安西夏 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繁、杂、多、散”的难点,西夏区在原综治中心的基础上,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和力量,创新集约集成化为民服务,由政法委牵头将信访接待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复议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等12个中心整合成“一个中心”,率先在全区建成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没想到在这里能免费打官司,更没想到最终能享受到工伤待遇。”经历了法律援助的张某由衷感叹。54岁的张某被宁夏某劳务公司派遣到另一公司从事餐饮后厨配菜工作。工作期间,发生事故,造成张某右股骨颈骨折,后被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辞退。张某的伤情被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九级伤残,因其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向其支付了一次性伤残赔偿金,但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不肯支付其他工伤费用。张某到西夏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寻求援助,在法援律师的帮助下,就其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其他工伤待遇将用工方起诉至西夏区法院。最终,经过法院诉前调解团队、劳动仲裁部门和律师的努力,双方在中心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张某争取到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各项损失共计3万元。

  西夏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高小龙说:“以前很多群众反映问题,尤其是疑难复杂的问题要去信访局,还要跑街道、法律援助中心等好几个部门,现在一个中心全接待了,并且在反映问题的同时可以全程享受免费法律服务,调解不成的也可在中心申请法院立案。几个部门之间还可以随时有效沟通合作、资源共享、联动联调,群众不但少跑很多路,还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效率,打破了部门间的壁垒,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目前,西夏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已成为西夏区群众反映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的一个主窗口和主渠道。自2020年7月份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访人数17143人次,受理各类案件11678起,办结11263件,办结率达到96%。2022年获得了自治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项目。

  近年来,西夏区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同时,下大力气补足民生短板,5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77%。全面整治“农牧场养殖区”“涝池组”等城市顽疾,有序化解二毛厂、风华小区等棚改遗留问题,2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压茬推进,80个老旧小区631栋楼宇旧貌换新颜,3.9万户居民住上“暖心房”、圆了“优居梦”。统筹资金6.8亿元,深化“海淀带西夏”教育合作、校地合作、集团化办学机制,实施教育项目37个,新增学位1.1万个,义务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健康西夏行动全面开展,县域综合医改有序实施,医保基金打包付费落实落地,成功创建第四批全国健康促进县(区)。

  “西夏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好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的任务,精准锚定创新驱动策源地、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及贺兰山生态保护示范区、葡萄酒产业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区的“两地四区”发展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苦干实干书写西夏区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答卷。”西夏区委书记赫天江满怀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李百军


>>><<<
【作者】:本刊记者 闫院平 刘立祥
【来源】:《共产党人》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