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推动绿色发展 奋力开创环境优美新局面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9期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发布时间: 2023-05-19 | 打印 | 字号:TT

   编者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宁夏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的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都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5月8日,自治区党委召开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大起底、回头看专题会议,盘点工作、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强调以“归零”心态再出发,以接力状态再奋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用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落实,更加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谱写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宁夏篇章,本期聚焦“奋力开创环境优美新局面,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刊发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石嘴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彭阳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文章。

詹安稳 摄.jpg

 詹安稳/摄

推动绿色发展

奋力开创环境优美新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3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奋力开创环境优美新局面,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旨在将人与自然视作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以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为基础,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好转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奠定了坚实基础。  祁瀛涛 摄.jpg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奠定了坚实基础。  祁瀛涛/摄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色发展是以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约束,以绿色、高效、循环、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绿色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同一致。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维护生态秩序、经济秩序、道德秩序的良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重大理论贡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要按照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部署,以“一河三山”生态修复为重要战略支点,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为重大战略举措,以实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战略抓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宁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宁夏正处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应当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循环一体、同步提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政府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企业实施生产全过程的绿色转型,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多元主体形成绿色发展的动力机制,扩充生态环境的容量,放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联动的绿色发展机制。政府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有效利用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开发示范,培育低碳排放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生产、生活、流通、营销等环节的节能增效,对政府与企业的发展业绩进行科学化考核,约束企业负外部性行为,使企业成为绿色发展主力军,推动地方和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同时,完善监督举报、环境公益诉讼等机制,鼓励和引导公益环保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监督治理。引导全社会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使政府、企业和公众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把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纳入公序良俗,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约束,引导政府、企业和公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树立生态价值观念,

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及生态治理协同运作机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本质性、科学性表达,诠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一种科学的自然观。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区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黄河大保护大治理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国家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这凸显了自然对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的贡献力,也意味着需要注重物质生产的增进与自然资源消耗相协调,赋予生态环境净化与修复的时间与空间,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与维护。书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宁夏答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方面强调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另一方面也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治理,旨在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环境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协同演进与永续发展,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美好的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树立生态价值观念、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及生态治理协同运作。从生态价值观念层面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同根同源关系。正确的生态价值理念可以提升人的生态文明素养,是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内生动力。公众形成正确生态价值观念,可以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情感,以良好的生态认知与生态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讲,国家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可以使公众保护自然环境、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章可循,使政府科学系统地治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同时,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限制公共权力与资本权力的滥用,关切资源配置过程中自然资源的优化使用与节约使用,可以对政府行政权力与市场行为进行约束,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从生态治理层面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把人类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可以承载的范围内,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模式,

汇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发展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不断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了人对现代化生活的诉求方向,拓展了人对生态价值、社会环境公德、生态责任和人生修养的绿色化演进,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是保护者、建设者。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在生态价值观领域进行正本清源与文明重建,培育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价值观念,转变公众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需要作为主体的人运用生态文明思维进行生产生活,提升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使公众崇尚绿色风尚,文明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与节约资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需要人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维护生态系统和谐运行与人类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促进生态环境政策优化,提高生态环境政策执行力,寻求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政府职能的生态性重构,推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参与主体和要素相互关联,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使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平衡协调发展,实现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格局。同时,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也是公众所需要的公共产品,需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激励和公众参与的绿色发展体系,完善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与法治体系,提高治理水平,优化绿色转型的社会环境,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开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征程。

  (执笔人:吴静)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来源】:《共产党人》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