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黄河·宿集:奏响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春之曲”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0期 作者:本刊记者 花菊萍 胡亦茹 汪晓慧 发布时间: 2023-06-04 | 打印 | 字号:TT

俯瞰黄河宿集。.jpg

俯瞰黄河宿集。

  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是中卫。在黄河又一个“几”字拐弯处,现代设计风格与大漠黄河风情融合相生的古村落映入眼帘。从高处俯瞰,整个民宿在一簇簇雪白梨花的掩映下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黄河水缓缓流淌,与一间间小屋和一块块绿地遥相呼应,岸边吱吱扭扭转动的水车仿佛唱着古老的歌谣……这就是近几年大“火”的民宿集群——南岸半岛黄河·宿集(以下简称黄河宿集)。

  黄河宿集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大湾村,是华正丝路(宁夏)文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宁夏中卫市孵化的第一个文旅项目,是宁夏的一张文旅新名片。据了解,黄河宿集自2019年1月正式营业以来,先后获得“亚洲旅游红珊瑚奖”“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最佳旅游创新项目”等数十个奖项,还被评为全国首批甲级旅游民宿,今年正式入选“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在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中亮相。

  作为一家由浙商注册并出资建设的民营企业,短短4年时间能获得众多民宿大奖并且在宁夏脱颖而出,黄河宿集在文旅融合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如何让“过境游”升级为“过夜游”,带动经济“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增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一行来到黄河宿集探寻答案。

  乘势而上,抛出最具特色的文旅新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宁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宁夏通过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旅游大环线建设、美丽村庄建设等工程,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大力发展旅游民宿经济,培育了一批极具西北特色的旅游民宿,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宿集就是宁夏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有益探索。

  “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通往黄河宿集的这条路就是政府出资修筑的。”黄河宿集相关负责人张颖说,正是党委和政府出台的系列扶企惠企政策,如减税降费、稳岗扩岗、减免租金等,让民营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助企纾困政策的“阳光雨露”和“真金白银”。

  为了满足游客对黄河文化、昔日边关风土人情的体验需求,黄河宿集复原了有200多年历史的大湾村村貌,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不但开发了度假住宿、生态农场、陶艺体验、沙漠越野、户外晚宴、遗迹探访等活动,还举办丝路集市、公益音乐会等特色文化活动。为了让游客能有更舒适的住宿体验,民宿酒店内,无论家具还是壁画,咖啡厅还是酒吧,全部是现代风格的陈设,与山野中原始村落的古朴苍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多处场景成为抖音、快手、小红书短视频软件上游客们争相打卡拍照的地方。而这正是黄河宿集设计理念的独特之处——通过现代生活方式与黄河文化的碰撞,使每一处民宿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无论是透明玻璃房的飞鸟集,还是摩洛哥风格的西坡,设计师把“美学无国界”的混搭技巧发挥到极致。这种极具特色的设计吸引了不少网红明星来中卫市旅游打卡。

黄河宿集一隅。.jpg

黄河宿集一隅。

  顺势而为,打造国际一流度假目的地

  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在调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时说,要选准结合点、找准突破口,用好独特的资源,把历史文化研究与文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丰富景区景点内涵,加大对外宣传推介,让“地球人”都知道宁夏不仅有好山好水好风光,还有历史人文好故事,让“地球人”都来宁夏旅游观光。

  在很多人口中,黄河宿集被称为“网红”,但黄河宿集的创作者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说实话,黄河宿集能迅速被市场和社会关注,非常值得高兴,但‘网红’有时候意味着短暂的辉煌,文旅企业做大做强得靠‘长红’。”张颖说,如何把“网红”变为“长红”,使之成为国际一流的度假目的地,打造服务文化是关键。

  黄河宿集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深度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坚持打造定制化与个性化的客户体验项目,保持并扩大国内行业领先优势。打造6条原创深度游路线,通过丝路市集、公益音乐会等特色文化活动,持续扩大影响力。坚持国际视野,引入国际一线高层次人才参与运营,将服务体系与国际一流对标。依托沙坡头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引入南岸、西坡、北岛、元白、在小湾等11个国内外顶级知名民宿,还邀请营地、餐饮、文创、书店、美术馆等方面的知名品牌和产品落户,形成一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文旅综合体,引入宝马、玛莎拉蒂等国际一线品牌举办展销活动,聚力打造高端化、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助力提升宁夏文旅品牌影响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引入优质旅游资源,形成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新商业模式。加大资金引入和流量聚合力度,借力《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文旅中国等平台进行宣传,使黄河宿集不仅成为精品民宿,更成为大西北新的文化地标。

  “正是因为采取了定制化的模式,黄河宿集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太大。我们承接了许多新产品拍摄及发布会项目,发布会比较集中的时候,总会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今年‘五一’小长假短途游异常火爆,客房早在两三个月前就预订一空,游客接待量突破4000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50万元。今年底,黄河宿集二期项目落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利税可达3000万元。”张颖对黄河宿集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借势而进,展现民营企业使命担当

  黄河宿集的成功运营,为宁夏文旅融合探索了经验,奏响了宁夏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春之曲”,也为民营企业家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黄河宿集的建设者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推动共同富裕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方向,贯穿企业发展始终。

  今年29岁的李学静是大湾村人,在黄河宿集工作了3年,现在已是黄河宿集旅行部的负责人。以前在外打工,每月只有2000多元的工资,李学静对此不是很满意,回到大湾村,她有了新的工作。她说:“进入黄河宿集这个大家庭后,我学到了很多技能,现在能为客人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旅游这个行业,每天都是新的内容,可以结识很多朋友,也蕴藏着无限的机遇。黄河宿集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黄河宿集负责房务工作的副经理汪超也曾在外打工,当他得知自己的家乡建起一家民宿集群后,便毫不犹豫地辞职回家,用他的话说:“以前年轻人都争着抢着在大城市找工作,现在很多年轻人跟我一样纷纷回到家乡。在家门口上班既可以照顾父母和家庭,还可以发展自己的事业。”

  张颖说:“像李学静和汪超这样从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的年轻人在黄河宿集还有很多。”目前,黄河宿集稳定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并分批次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家乡发展,用坚持、专业和热爱把黄河宿集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也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谢 斌


>>><<<
【作者】:本刊记者 花菊萍 胡亦茹 汪晓慧
【来源】:《共产党人》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