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三抓一树”担使命 坚决守护好美丽新宁夏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1期 作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 2023-06-20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30620144434.jpg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寄予着总书记对宁夏更好担当“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的殷切厚望。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担当使命任务,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坚持长效抓制度建设、定期抓督办落实、持续抓跟踪问效,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先行区建设呈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抓责任落实,加强党对生态环保的全面领导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决担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制定《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责任》等党内法规,颁布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施行3部政府规章,指导、推动、督促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履责有依据、监督有抓手、落实有方向。建立科学考评体系。着眼先行区建设实际,建立健全建设先行区评价核心指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科学考评制度,构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1+7”规划体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深化长效督察机制。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启动“三察(查)一体”工作机制,纳入“四防”常态化督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成效明显,自治区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实现全覆盖,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11个涉及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抓制度保障,助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聚焦“降污增益”强力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建立排污权改革“1+6+N”制度体系,实现全地域全要素覆盖交易274笔1219万元。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聚焦“减碳增汇”制定碳排放权改革实施意见,全面融入全国碳市场。强化重大项目服务。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方位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实施生态环境稳经济保促“十项措施”和环评服务、执法监督两个正面清单,修订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开通疫情防控、重大产业布局、能源保供等项目环评绿色通道。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压减“两高”项目39个,减少能耗1725万吨标准煤,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2300多家,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抓科学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百姓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涉气污染源治理,电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走在全国前列,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一企一策”综合治理,实施银川市、吴忠市、固原市和中卫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2022年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2%,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2个百分点,全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连续7年达到300天以上。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3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6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黑臭水体和劣V类水体动态清零,黄河干流宁夏段连续6年出境断面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剔除地质本底因素,20个地表水国控断面良好水质比例达到90%,22条重点入黄排水沟入黄断面稳定保持在Ⅳ类以上,沙湖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全方位治理土壤环境,完成156亩受污染耕地重金属防治样板示范区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持续推动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实施地下水环境质量分类保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1.59%,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树铁军形象,全力提升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水平

  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等多种手段,推动形成与治理任务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水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机构改革、生态环境系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三项重大改革,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入推动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扭转生态环境保护“九龙治水”局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公众满意度位列沿黄省区第二。激发先行先试精神。积极探索“银政企”合作新模式,创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严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黄河宁夏段干支流及重点入黄排水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稳步推进银川市、石嘴山市“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基于排污许可“一证式”清单化执法研究,石嘴山市智慧监测与应用项目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不断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污染第三方治理、绩效评价、排污许可制度等机制,完善财政投入与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机制。近5年,全区生态环保投入达686亿元,年均增长9%,实施了一大批根本性、长远性重大工程,切实提高了环境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来源】:《共产党人》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