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心系桑榆晚 守护“夕阳红”

——宁夏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综述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6期 作者:本刊记者 李 旭 通讯员 马 强 发布时间: 2023-09-05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30905163100.png

  宁夏首届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参展商和嘉宾云集。  李旭/摄  

  初秋的宁夏,果蔬飘香,万物并秀。8月25日至27日,西北首次、宁夏首届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论坛在银川成功举办,“500+”国内知名涉老企业集中亮相,25位国内养老领域重量级嘉宾登台献策,26个重磅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金额超9亿元……这是宁夏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人间重晚晴,最美夕阳红。近年来,宁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生关切和殷殷重托,坚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战略部署,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顺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取得新进展,全区近104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

从高位推进到全域联动,保障机制持续健全

  截至2022年底,宁夏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3.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4.3%,较2020年增加了7.43万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构建与老年人群体需求相匹配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小省区有大作为。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把做好养老服务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全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坚持把养老服务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实事中,通过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和现场推进会谋划推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及人大、政协相关领导多次听取养老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开展实地调研,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坚持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出发,建立以自治区省级领导牵头,民政、卫生健康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主,19个相关厅局及五市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包抓机制;建立以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23个相关厅局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集中协调解决跨部门、跨系统的疑难问题。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健康养老产业推进情况纳入对市、县(区)效能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推动落实。持续强化督导工作力度,探索建立综合激励评价机制,实行“一督查一通报”工作制度;强化督导结果运用,通过“督导—交办—整改—反馈—核查”闭环管理,推动市、县(区)养老服务工作落实落细见成效。

  头雁强则发展兴,机制强则工作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新理念拓展新思路,用新思维破解新难题,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一幅尊老爱老享老的美丽夕阳画卷在塞上大地徐徐展开。

从政策制定到体系支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让所有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民生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殷殷关怀,暖人心田;谆谆嘱托,催人奋进。近年来,宁夏大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体系、强供给、提质量,不断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要素支撑,满足群众老有所养新期待。

  政策支持持续健全。构建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为核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主体、20余项配套政策和32项标准为支撑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形成养老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人才培育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初步搭建起具有宁夏特色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四梁八柱”。

  资金保障持续加大。推动55%的自治区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统筹发改、人社、卫健、税务、医保、残联等部门资源,扶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四五”以来,宁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91亿元。2022年至今,投入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4.12亿元,争取中央资金7894万元,吸引社会资金1.2亿元,政府政策支持下的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良性机制逐步形成。

  人才供给持续强化。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十四五”以来,免费培训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6372人次,实现所有养老机构负责人和护理员每年轮训一遍,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举办并参加全区、全国养老护理技能大赛,进一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从业积极性。

  工作力度持续加强。在全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自治区民政厅选准民生实事切口,梳理确定“全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短板弱项和完善路径”等养老领域“1+2”重点调研课题。深入4个地市、13个县(区),查实情、听真话,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结构不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短板,靶向发力、系统整治,制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短板不足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明确8条专项整治措施。同时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出台《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方案》等7个政策性文件。

  通过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供给改革、质量提升等方面探索创新和持续发力,宁夏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逐步变为现实。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优质服务继续提升

  从按照健康状况“量身打造”服务内容的机构养老,到涵盖吃喝玩乐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从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舒心惬意,到追寻诗与远方的旅居康养……近年来,自治区民政厅聚焦不同类型老年人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分类施策,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QQ截图20230905163204.png

宁夏老年人服务中心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 马强/摄

  推动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全区登记养老机构134个,养老机构床位总计2.7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44.2%;建设老年人养护院(楼)22个,建成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170个(其中农村老饭桌684个、农村互助院3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37个、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站215个),社区自办或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开办社区助餐点165个,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格局逐渐形成。

  对有入住需求的特困老年人实行市、县(区)养老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对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实行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健全完善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将高龄津(补)贴发放覆盖到全区80周岁以上全体老年人,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应养尽养。开展主题教育期间,全区累计发放高龄津贴9660万元,惠及6.2万名老年人。建设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家庭床位1400个,下拨适老化改造项目资金2875万元,完成6066户家庭入户评估和675户改造。

  成功举办2023宁夏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论坛,同黄河流域9省(区)、闽宁对口帮扶县(区)、提供养老服务人才支撑的职业院校、助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企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全方位发展。深化旅居养老合作,与福建、广东、山西、云南等省份签订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激活旅居养老市场。

  推动医养深度融合,登记医养结合机构35个,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全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老年人差异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对59家养老机构进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将2个试点纳入国家级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2个试点纳入自治区级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指导11个县(区)完成年度养老机构安全和护理能力提升改造。

  承载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全民期盼,宁夏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守护“夕阳”,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夯基垒台,打造更加成熟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全区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张 筱


>>><<<
【作者】:本刊记者 李 旭 通讯员 马 强
【来源】:《共产党人》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