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凝聚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法治力量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7期 作者: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3-09-21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30921103553.png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深入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调研。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推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以及各方面应当履行的责任,为推动全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各族群众要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决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实施好。

  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决定》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决定》要求,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全过程。

  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决定》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落实《决定》要求,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要深入总结全区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中华民族历史研究,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促进各民族文化包容互鉴和创新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做好社会宣传教育。要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决定》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落实《决定》要求,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坚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补齐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物质支持与精神激励、政策引导与典型带动相互促进,展现各民族“一起走过”的历程,描绘各民族“一起实现”的愿景,引领各族群众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鼓舞各族群众主动作为、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前进。

  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决定》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落实《决定》要求,必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完善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和表彰激励机制,帮助解决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促进各族群众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

QQ截图20230921103944.png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决定》提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决定》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在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坚决维护宪法权威的前提下,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实施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要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衡量标准,加强备案审查工作,有序推进地方立法,将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的各项要求融入整个法制体系。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

  责任编辑:汪晓慧

>>><<<
【作者】: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委员会
【来源】:《共产党人》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