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时代使命任务 奏响同心筑梦强音
全区首个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平台“银川石榴云”传播中心上线运行。
近年来,银川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银川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凝聚磅礴力量。
举旗帜 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大方向
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分层次开展理论学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学习培训、研讨交流、辅导报告。各级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大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感悟思想伟力。立体化开展理论宣讲。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进”示范点8个。统筹老干部、青年、红领巾等38支基层宣讲分队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十进”大宣讲3200余场,覆盖近20万人,不断夯实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抓好理论阐释。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列为社科理论研究重大课题,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论深度。做好经验总结推广。《把“山海情”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2个案例入选《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上好“五堂课”铸牢检察姓“党”的根和魂》《用一身“警察蓝”宣讲百年“党史红”》《“小切口”服务瞄准青年“大利益”》等10个案例入选《宁夏党史学习教育百佳案例选编》。全方位守好安全底线。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市委巡察意识形态专项检查。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开展“固边”专项行动,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
聚民心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深入实施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工程,凝聚同心筑梦磅礴力量。浓墨重彩开展新闻宣传。通过报、台、网、微、端、屏全媒体平台持续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开设“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等专题专栏,推出《非凡十年 “川”流不息》等特刊,举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月,利用主次干道、大型商圈、灯光水幕秀等户外宣传阵地和媒介营造浓厚氛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挖掘红色资源,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时间节点,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团日、队日等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五个认同”。生动鲜活开展网络宣传。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积极推进“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打造《党员说》《解码新银川》等全媒体互动公开课,制作推广《我是党员》《信仰的力量》系列专题纪录片,积极唱响时代主旋律,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育新人 播撒民族团结进步新火种
实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基工程,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统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通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优秀文化陶冶人、用典型模范引领社会新风,推动文明实践蔚然成风。举办“今昔对比看变化、知史感恩共产党”主题展,全面展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银川市取得的伟大成就。举办“强国复兴有我”、《闪亮的名字》思想政治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320余场,47万余名中小学生同上“开学第一课”。持续选树推荐发布道德模范、“银川好人”,杨伟、张彦科等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故事深入人心,引领社会新风尚。用精神文明建设聚力。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成立网上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实践广场、家风馆、乡愁馆等特色阵地410处,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602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累计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国家级55个,自治区级217个,银川市级355个。强化“爱要一起”志愿服务品牌,注册志愿者达到46万余人,成立志愿服务组织1690个,累计开展活动12.5万次,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用理想信念教育“铸魂”。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举办专题读书班,开展主题党日,讲专题党课,灵活运用“庭院微党课”“红色经典诵读”等形式让“四史”教育有形可感有效。策划推出“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展,举办“礼赞百年·银川之光”艺术展,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引导人民赓续精神血脉,奋进伟大时代。
银川市连续15年承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全国各民族迎春大联欢晚会。
兴文化 弘扬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推进工程,创作大量具有银川特色的精品力作。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创作推出《初心》《不到长城非好汉》《出入山河》等一批叫响全国、体现新时代银川各族人民精神风貌的文艺作品。大型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展演剧目。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成功举办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原创民族广场舞《塞上儿女心向党》荣膺“群星奖”。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书香银川 银川书香”全民阅读等活动。新建城市阅读岛10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举办“戏曲进校园”“美丽乡村·文化大集”“湖城之夏”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4000余场。加快文化项目建设。深度挖掘和传承黄河文化,统筹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银川段)建设,建立黄河文化遗产档案和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全力推进西夏陵申遗,积极推进水洞沟、贺兰山岩画申报国家文化地标工作,推动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积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展形象 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
深入实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和拓展工程,着力讲好银川市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创作推出《情系贺兰》,全景式展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连续15年高质量承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全国各民族迎春大联欢晚会,进一步提升银川市在全国民族工作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融媒体平台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县两级“1+6石榴云”传播中心,建成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流媒体宣传圈。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将民族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建成文明实践“积分超市”415家,选树好公婆、好媳妇、好邻居330余人,大力弘扬新事新办、勤俭持家、厚养薄葬等文明风尚,涵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讲好民族繁荣的故事。在宁党的二十大基层代表杨彦锋走上“党代表通道”,向国内外媒体深情讲述“第一辆公交车开进闽宁镇”的幸福故事,生动反映各民族团结奋斗让“干沙滩变金沙滩”的伟大实践。联动沿黄八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创新开展首届“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参与人数近200万,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持续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黄河文化的故事、银川发展的故事。
(执笔人:冯元东、马娟、王晓洋、许慧杰)
责任编辑:汪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