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大道不孤 众行致远

——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圆满谢幕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8期 作者:本刊记者 李永红 韩春波 发布时间: 2023-10-11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31011193253.png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  原野湃/摄

  金秋时节的宁夏,层林尽染,叠翠流金。9月24日,以“携手新时代 抢抓新机遇 共享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胜利闭幕。博览会期间,来自65个国家、地区和区域性组织的中外宾客不远万里齐聚塞上江南,共话中阿友谊、共谋合作发展。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是中阿博览会举办的第十个年头,也是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成果的开局之年。走过十年非凡历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球共识,已经写入联合国决议,成为世界大合唱。“一带一路”倡议也从大写意,变成工笔画,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

  中阿博览会作为“一带一路”和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其功能日臻完善,作用不断凸显。十年来,中阿博览会吸引6000多家中外企业、超过40万客商参会参展,累计签订合作项目1200多个,搭起中阿务实合作、民心相通的桥梁,书写了东西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的佳话。

  生动讲述开放包容的“中国故事”

  漫漫丝路,遗泽千年。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是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相知相交,中阿两大民族在古丝绸之路上出入相友,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携手相伴,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团结守正、合作共赢,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引领着中阿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十年合作成果丰硕。自首届中阿博览会成功举办以来,中国已经同20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阿贸易额由2224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4314亿美元,增长将近一倍。中国已经成为阿拉伯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由72亿美元增长到超过250亿美元,增长超过了200%。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累计签署的合同额超过51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100亿美元。中阿合作由传统的能源、贸易投资、工程建设向通讯、核能、航天卫星等领域不断延伸,双方在绿色发展、文化教育、新闻广电、青年交流、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实现了新的发展,广泛造福了中阿人民。

  展示展览亮点纷呈。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期间,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人流如织,一度出现了馆内3万多人观展、馆外4万多人等待的景象。来自33个国家和国内29个省区市的近千家企业的1.2万多种产品惊艳亮相,展览展示覆盖20个领域,既有商贸、能源、农业等“老话题”,也有数字经济、医疗健康、智慧气象等“新蓝海”,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品荟萃的“视觉盛宴”。每个展区展位都有高科技、新产品,“丝路·天眼”生态气象和防灾减灾应用平台、奥林巴斯胃内照相机等精密医疗仪器、绿色高保水土壤制备等高精尖产品在国内“首秀”。

  本届博览会共形成合作成果403个,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达1709.7亿元。中阿共同发布了《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2022年度报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下中阿经贸合作报告》2个报告和《面向阿拉伯国家提供300项先进适用技术合辑》《第三届宁夏国际友好城市论坛共同宣言》2项成果。签订了《中卡“一园两中心”建设及光伏智慧农业技术转移合作协议》《吉赞产业集聚区战略合作协议》等合作协议36份,促成各类项目58个、金额528.2亿元。促成在沙特、约旦等国家实施各类项目37个、金额206.2亿元,促成国内投资项目24个、金额30.6亿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新的历史条件下,中阿合作将在世界发展进步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在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中不断前进。

  集中展示竞相发展的“省区优势”

  本届中阿博览会由广东省担任主题省,除参加大会主要活动外,广东省代表团还搭建了500平方米综合展厅,组织近200家贸易、投资类高新优特企业参会参展,并开展了“粤贸全国”经贸交流投资推介会和粤宁经贸交流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阿博览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广州富银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说,粤宁两省区经贸往来由来已久,希望借助中阿博览会这个平台拿到更多订单,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让公司的优质服装产品漂洋过海,走得更远。

  作为与宁夏开展区域合作最早的省份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拓展时期,广东就成为宁夏借船出海走向世界的“桥头堡”。40多年来,粤宁合作在国家关于东西部合作、先富帮带后富战略的推动下,秉承以政策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驱动的宗旨,从对外贸易起步,向资源、资本、市场全要素逐渐延伸。一批又一批粤商投身西部大开发,参与宁夏大建设,投资创业、安家落户,给宁夏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项目,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既实现了自身发展,也有力助推了宁夏创新发展。

  自从2015年中阿博览会设立主题省机制以来,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重庆市和河南省借助主题省系列活动,分别在历届中阿博览会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展览展示、宣传推介、经贸洽谈等活动,有力地展示了主题省优势特色产业,扩大了主题省国际经贸合作渠道,充分调动了国内各省(区、市)共办、共享中阿博览会的积极性,提升了中阿博览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

  浙江省是中阿博览会确定的首个主题省。2015年,浙江省一展经济发达省份的风采,为博览会增势助力,签下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多个产业近30亿元的大单。仅2020年至2022年,来自浙江的正泰集团、金田阳光、新化化工、永农生物等企业在宁夏投资项目345个,实际到位资金359亿元,投资领域涉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福建与宁夏,虽跨越山海,但武夷山与六盘山肩并肩,闽江水与黄河水相辉映,两地人民情谊深厚。作为第三届中阿博览会主题省的福建省,已连续多届组织省内经贸企业代表参加中阿博览会,闽宁两省区在特色产业优势互补、服务企业外向型发展等方面,达成了良好的共识和合作愿景。

  借助中阿博览会搭建的国际平台,宁夏与第五届博览会主题省的重庆市,共同加强与广西、新疆、内蒙古、天津等口岸和港口合作,构建通边达海、连南接北的陆上开放格局。与重庆市同一届的主题省河南省,通过强化与宁夏区域经济合作,至今约有5万多名豫商在宁创办企业6000多家,涵盖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众多领域。

  全面呈现拼搏奋进的“宁夏形象”

  开放的宁夏,世界的舞台。十年来,宁夏通过用好中阿博览会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经贸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共建重大机遇,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先后与1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进出口总额增长182.6%,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是一家宁夏农业企业,已经参加了五届中阿博览会,我们身在其中,受益匪浅。”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约旦分中心负责人裴卓强说,我们与中东国家的业务在持续上升,客户发展到26个国家,所以我希望中阿博览会规模能够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宁夏正通过中阿博览会不断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本届博览会期间,宁夏抢抓“东道主”先行机遇,引进各类项目271个、金额1150.9亿元,宁夏企业在阿拉伯国家实施贸易类项目8个、金额18.2亿元,特别是促成迪拜工商总会与宁夏谷道数字科技合作建设跨境电商营销中心项目,俄罗斯、德国等国的8家外资企业在宁投资42.2亿元。这些项目的签约,有力扩大了宁夏的国际“朋友圈”,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注入新动能。

  丝路精神薪火相传,中阿友谊历久弥新。“当我来到宁夏时,我为繁星漫天的美景和那些年轻却美味的本地葡萄酒感到惊叹。我强烈地感受到摩尔多瓦和宁夏之间的相似之处,相信未来我们会有更多合作机遇。”摩尔多瓦共和国驻华大使杜米特鲁·贝拉基什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阿旅行商大会致辞中说道。宁夏自觉把中阿博览会融入国家外交大局,以经贸合作服务中阿外交、促进战略互信,为国家总体外交注入更多“宁夏元素”,打造了展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宁夏窗口”。本届博览会,宁夏将第三届宁夏国际友好城市论坛和第六届中阿博览会统筹起来、接续联办,更大范围的友城合作与更深层次的中阿经贸合作互嵌交融、共促共进,取得了“1+1>2”的叠加效应。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提出的“办好中阿博览会,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动落实。

  十年耕耘终不负,处处繁华满目新。宁夏的努力,世界看得见。盛会有落幕之时,但中阿友谊日日向新。未来,宁夏将继续担当作为,找准合作切入点,全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依托中阿博览会各项机制,共同开创中阿关系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李百军

>>><<<
【作者】:本刊记者 李永红 韩春波
【来源】:《共产党人》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