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宁夏博物馆开展“党史流动展览进校园”系列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专程前往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瞻仰革命文物、缅怀革命先烈,并就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传承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宁夏博物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守正创新、深耕不辍,勇于担当、积极探索,推动宁夏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保护修复,让革命文物永固长存
宁夏地区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其中宁夏博物馆收藏的革命文物达1500余件/套,年代涵盖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数量多、门类全、自成体系,真实全面反映了宁夏近现代革命历史,成为宁夏地区革命历史有力的实物支撑。近年来,宁夏博物馆对馆藏革命文物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整理保护等工作,文物的清理、认定、定级、建卡、建账和建档等工作逐步完成,定期排查和日常养护制度日益完善。历时5年,完成了宁夏博物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馆藏革命文物相关资料全部上线至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实现了革命文物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相继完成革命文物的保护修复项目。
精心展陈,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宁夏博物馆利用红色革命文物作为生动教材的根本属性,通过举办红色主题展览,拉近文物与广大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更加真实直观地感受革命历史的深沉与厚重,激发参观者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改造提升基本陈列。为适应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宁夏博物馆对基本陈列“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进行了改造提升。该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文物341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0件/套。展览以物讲史,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一幅幅真实的照片,全面生动立体地讲述了宁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史。该展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之一,宁夏博物馆也被列入自治区首批党史宣传教育基地。
精心策划临时展览。用好红色资源、拓展馆际合作,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构建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历程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是宁夏博物馆努力办展的方向。通过引进、输出、自主创办等各种方式,持续策划举办高品质红色主题的临时展览,拓宽了展示平台,实现了革命文物资源互联共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自主创办的展览主要有“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宁夏陕甘宁边区革命文物展”“历史红流——陕甘宁边区盐池县革命文物特展”“百年百宝——六盘山巅的红色赞歌”等。先后联合湖北省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自治区档案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以及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区内外博物馆纪念馆,举办了“怒吼吧,黄河——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遵义会议永放光辉——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览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展览”“永远的红色经典——电影海报展”“永远的女红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展”“理想照耀中国”等红色主题展览。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基层举办“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图片巡回展”,已先后在固原博物馆、吴忠博物馆等博物馆以及永宁县委党校、贺兰县立岗镇星光村等地巡回展出。创新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展览”,策划推出“红旗漫卷”“历史红流”等红色主题虚拟展览,让科技赋能革命文化的展示和传播,突破时空限制,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为观众提供全新的参观体验和文化交流平台,为陈列展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提供无限可能,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以来,宁夏博物馆精心打造的“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历史红流”等5个原创性展览已连续5年入选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等举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名录。
创新传播,让革命故事深入人心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需要可视化呈现与传播,让公众能“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历史的温度与厚度。宁夏博物馆专业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主流媒体和科技力量,不断创新传播方式。2021年11月,宁夏博物馆工作人员登上央视,在《百家讲坛》栏目为观众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将台堡的故事、宁夏革命文物的故事。精心策划推出《革命文物讲述人》系列短视频,围绕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深情讲述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视频一经推出,就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和转发,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参与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档案局等指导的“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评选活动,拍摄制作的《清平乐·六盘山》获评“最震撼网民的70件‘镇馆之宝’”,宁夏博物馆荣获“优秀组织者”奖。在第二届“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中,视频《重温〈清平乐·六盘山〉》《党的好儿子崔景岳》分别获评“机构推选优秀作品”和“网络人气优秀作品”。
宁博新时代“少战团”志愿者走进贺兰县立岗镇星光村。
聚焦教育,让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宁夏博物馆作为自治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中之重放在青少年教育上。充分利用馆藏革命文物资源,加强馆校合作,推进思政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宁夏博物馆开展“宁博新时代‘少战团’志愿者”活动、党史流动展览进校园、“红色研学”进校园、“党的故事我来讲——宁夏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展示大赛”等活动,组织发动全区青少年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走近革命文物培根铸魂,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少年。
深挖价值,让革命文物焕发光彩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为让革命文物焕发光彩,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宁夏博物馆开展了大调研工作,积极整合资源,深入挖掘,以调查助力研究,形成了多体系、多层次的研究成果。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重点项目《宁夏地区革命文物的保存管理和保护利用调查研究》同名结项著作,在“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中获评十佳图书。该书为后续深入研究宁夏地区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文物打下了坚实基础,是一本了解宁夏地区革命文物资源翔实完备的专业性学术著作。课题《宁夏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对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为高质量推进红色旅游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为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通多媒体资源,加大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2023年10月,申报的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革命文物视域下宁夏地区数字展示路径的调查研究》获批立项。
社会参与,让红色资源互联共享
传承红色基因,为城市留存记忆,为文明守望传承,是博物馆的使命任务。宁夏博物馆积极鼓励社会参与,面向社会各界长期开展革命文物和史料征集工作,持续加强革命文物征集与保护力度。为推进革命文物的保护宣传、挖掘和普及革命文物知识,宁夏博物馆连续多年推出“革命文物系列知识竞赛”,举办“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知识竞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知识竞赛”“献礼建党百年党史知识竞赛”等。为推进宁夏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研发,2021年举办宁夏博物馆红色主题文创大赛,共收到全国30个省(市、区)310位作者报送的525件/组参赛作品,其中25件作品获奖,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宁夏博物馆申报入选中宣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第二批试点单位。红色基因库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精神的举措之一。宁夏博物馆以馆藏革命文物为抓手,利用现代科技对红色资源进行数据化采集,利用国家文化大数据专网建设数据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数据服务及应用体系并面向社会开放,将收藏的文物送上电视机大屏和移动终端小屏,实现互联共享,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助力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作者单位:宁夏博物馆)
责任编辑:汪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