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聚力“六新六特六优”产业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期 作者: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1-13 | 打印 | 字号:TT

截图20240113220856.png

  2023中国算力大会上,智能机器人引人注目。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近年来,宁夏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聚力“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建立省级领导包抓机制,先后出台相关规划、政策,加快构建绿色、智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特色优势产业增势明显。“六新六特六优”重点产业不断壮大,“七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十条产业链”逐步形成,“六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75%,带动2023年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居全国第二。“六特”产业产值占农业的73%,带动2023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长7.5%,居全国第三。“六优”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36%,2023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较2022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明显。“东数西算”宁夏枢纽建设全面推进,建成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8个,形成全国首个万卡级智算基地,带动全区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超过20%,算力质效指数全国第四、算力资源环境指数全国第一。加快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新能源装机占比50.8%,清洁能源利用率达97%。蓝宝石晶片、芳纶深加工等一批高端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2023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3.9%。

  传统产业改造提档加速。引导和支持企业围绕化工、冶金、有色、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加大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力度,在重点领域开展节能降碳改造,铁合金、烧碱、煤制烯烃等行业能耗优于标杆水平。“十四五”以来,以年均2.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8%的经济增长。全面实施“数字+产业倍增行动计划”,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建成西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数字农业示范项目170个,建成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基地2个,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区6个。

  2024年,要根据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按照“老树发新芽、小树变大树、独木变森林”的发展思路,抓住“硬道理”、形成“硬实力”、打造“硬支撑”,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六新”产业方面,统筹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深入开展产业链价值链、制造业集群、产业园区质效“三大升级工程”,提高工业发展贡献度。“六特”产业方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巩固和提升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六优”产业方面,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元化发展,不断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统筹推进现代物流硬件和软件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坚持三次产业和上下游之间融合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应用,把产业发展建立在科技支撑之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产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六盘山实验室和贺兰山实验室,努力争创国家级制造创新中心。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面向产业链加快布局人才链,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

  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严把“两高一低”项目准入关,推动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力争到2025年工业重点领域产能能效全部达到基准水平,达到标杆水平比例超过30%。积极推进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着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导向,探索实行绿色价格政策,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阶梯价格制度。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升级行动,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抓好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建立健全民营企业问题解决机制。坚持企业主导地位,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型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市场主体培育体系,激发各类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责任编辑:李 旭


>>><<<
【作者】: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来源】:《共产党人》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