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经典导读】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读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期 作者:王生发 发布时间: 2024-01-13 | 打印 | 字号:TT

  开栏的话:真理,是人生的向导与事业的灯塔。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曙光,照亮了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伟大征程,指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2024年,本刊开设“经典导读”栏目,刊发系列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观点,揭示真理的本质和奥妙,道出真理的科学内涵和内在意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

截图20240113223610.png

  三十而立的我们做了些什么?三十而立的马克思和他的伙伴恩格斯撰写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传遍了世界,成为仅次于《圣经》被翻译最多、传播最广的作品。开篇第一句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于是,欧洲革命风起云涌,革命者向全欧洲人民宣布了春天的到来。马克思曾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思想的伟力在于能够启迪民智,能够引领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个新的阶级的出现:无产阶级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阶级是历史的产物,是受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很低,原始人在获取生活资料时,一度难以维持自身需要。后来,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越来越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群居生活、一起劳动的生产方式慢慢被个体化的劳动代替,并且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他们不仅有了能满足自己的生活资料,还有了剩余产品,由此就出现了交换。部落之间的产品交换,产生了大分工,即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最初的交换是一种集体行为,后来就变成了个人行为,私有财产随之出现。随着部落成员在生产环节中占有生产资料的地位不同,就出现了管理者、自由农民和个体小生产者阶层,私有制由此产生并发展起来。私有制的产生瓦解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进而出现了奴隶。由此可见,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也必然随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而灭亡的时代产物。从阶级产生以来,在人类社会中已经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些阶级社会中,都有一个共性,即都存在着两个对立的阶级: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资本主义中则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对立的尖锐性和矛盾的不可调和性都是以往没有的。

  无产阶级的产生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大机器时代的到来瓦解了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方式。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创造出了比人类以往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因此,资产阶级相对于封建社会的所有制关系无疑具有历史进步性。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弊端日益凸显,生产力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了,慢慢成为束缚生产力的一种力量,结果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历史的车轮不停前进,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最终不可调和,只能通过一场革命完成历史的使命。

  一个新的使命:消灭私有制

  19世纪40年代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无产阶级得到的宝贵经验就是需要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政党指导和领导无产阶级。工业革命之后,资产阶级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阶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原来与他合作的无产阶级成了他的对立力量,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下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历史最终选择共产党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运动的政党,是因为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代表了无产阶级整体利益,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现实革命斗争中,共产党人是欧洲工人阶级政党中最坚决、起最积极作用的部分;在理论学说指导层面,共产党对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未来诉求有着根本性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一个新的使命。私有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没有剩余产品,原始人生产的产品只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无从谈起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基础,交换的产生促进了私有财产的流通,进而巩固了私有制关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资本的力量让私有制关系变得越来越强化。马克思指出,“资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的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生产关系下,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时间,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积累资本,永不停息雇佣工人,实现资本的增值。更为现实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保护着这种“人吃人”的生产关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和占有,与封建社会的剥削关系一样,都是对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极大罪恶。最后结果就是他们生产的商品越多,越没有消费,因为赤贫化的无产阶级只能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水平,即不会饿死的水平。生产过剩由此产生,经济危机周期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蔓延。

  马克思从历史的视角分析说,过去那种小农的财产已经通过工业的发展而消灭了,我们现在消灭的是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关系,不是简单地私有财产的普遍化。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财产没有被无产阶级占有而是被资本家给占有了,这是不合理的,需要改变的。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只能让两大阶级对立起来,不可调和。消灭私有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也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一个新的世界: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私有制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共产党宣言》确立了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奋斗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中,劳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行为,在劳动中每个人展现出了自己的本质力量,在劳动中展现出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状态。在这样的新世界中,人的发展是全面的、自由的,不受任何人剥削、压榨。因此,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征程中不断向新的世界迈进。

  《共产党宣言》从出版到现在已经170余年,其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中国人民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很好地把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尤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为外界任何干扰所惑,实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而这又必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在现实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其原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坚持原则上的灵活应用。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能变,生产目的不能变,但经济体制可以灵活。所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营企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路线方面,我们决不能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历史一再告诫我们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会让党和国家的事业受到挫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我们一定要在理论上保持清醒。

  《共产党宣言》历久弥新。在全党全国人民全力以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全力奋斗之际,理论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认识,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认识,胸怀“国之大者”,把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石 雷


>>><<<
【作者】:王生发
【来源】:《共产党人》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