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乡村文化:春色满园惹人醉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5期 作者:本刊记者 汪晓慧 胡亦茹 韩春波 发布时间: 2024-03-07 | 打印 | 字号:TT

截图20240307094530.png

宁夏固原首届全国社火大赛(宁苗生态杯)暨“隆德暖锅”促消费过大年活动在隆德县精彩开赛。 李玉/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

  厚植乡村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一幅幅塞上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文体活动:舞出乡村精彩

  “立眉村山连山,真是金山对银山。立眉人民若要富,乡村产业迈大步。养牛羊来致富,山上种草又种树。”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西吉县震湖乡立眉村社火喧腾,春官斗诗忙。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淋漓尽致展现的窗口,也是乡村文化绽放异彩的大舞台。

  西吉社火地域特色鲜明。社火队伍相会,先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春官斗诗。春官们身着表演服饰,美髯飘逸、羽扇生风,开口就是方言说唱,说的是新年的期盼与祝福,唱的是生活的甜蜜与美好。

  为了让春官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在新时代大放光芒,2017年西吉县成立了“西吉县诗联和春官词学会”民间学术组织,开办了“春官词空间课堂”,收集整理出濒临失传的传统春官词2000多首,收录创作春官词5000多首,培养春官传承人160多名,推动西吉的春官文化发扬光大。

  在今年举办的宁夏固原首届全国社火大赛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4支队伍激烈角逐,西吉县社火队获特等奖,泾源县、海原县社火队获二等奖,彭阳县、原州区社火队获三等奖,隆德县社火队获优秀奖。

  “上篮、扣球、球进了!”2024年1月,固原市西吉县第七届农民篮球争霸赛(村BA)海选赛相继在各乡镇开赛,拉开了今年农民篮球争霸赛的大幕。

  去年夏天,村“BA”火出圈。地处西北的小县城——西吉县也频上热搜。2023年8月27日至31日,西吉县成功举办了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西北赛区大区赛。这项“国字号”赛事,吸引游客20万人次看比赛、逛乡村,网上浏览量也突破10亿次。

  农民唱主角,“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宁夏大地全面开花。

  农耕文化:激发振兴动能

  风谷机、犁、锄、斗笠、簸箕、陶瓮、杆秤……在“农耕记”文化展馆,陈列着1800余件这样的老物件。“农耕记”是位于兴庆区通贵乡通南村的唐徕小学通南校区打造的校园农耕文化馆,也是银川市首家校园农耕文化馆。

  “我最喜欢给大家介绍的是风谷机”“我最喜欢讲的是二号馆的种子墙”“在做讲解员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前人的智慧,视野更加开阔了”。“农耕记”文化展馆的小学生讲解员金雨萱、丁雨菡、马毓泽对记者说。

  “我国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校把这些农耕文化的老物件收集、保存下来,让我们的学生去看一看,了解农耕文化。”唐徕小学通南校区校长杨波说。2023年,“农耕记”接待了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学生参观研学27批次近2000人次。

  走进兴庆区通贵乡通贵村“老油坊”,胡麻油的醇香扑面而来。炒熟的胡麻,经过研磨搅拌制成胡麻饼,放入榨油机。随着压力增加,色泽透亮的香油慢慢渗出,串珠成线。

  通贵村有很长的榨油历史,如今村里还有4家榨油作坊。2023年,为了传承古法压榨技艺,也让这一传统工艺成为乡亲们的致富新经,通贵村筹集200余万元资金,利用老村部闲置营业房开设了“老油坊”,以“前店后厂”的模式运营。前店设置了电商直播间、农耕农具展示区等;后厂是“老油坊”生产车间,除杂、炒籽、碾磨等八道工序就在后厂完成。

  “我们利用现代工艺、采用古法压榨模式生产的纯胡麻油,成为我们村的‘致富油’。”通贵村党支部书记段文军自豪地说,“老油坊”投产4个月出油约20万公斤,增加村集体收入22万元。今年,“老油坊”将继续扩建,并增加产能,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油”。

  老树发新芽,传统工艺和非遗等正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传统村落:系住百姓乡愁

  红崖村坐落于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北连六盘山,南靠清凉山,清凉河穿村而过。踏着青砖深入老巷子,石村寨门洞、老巷子、老戏台、老磨坊等古老乡村建筑映入眼帘。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红崖村名列其中。

  一条200米长的老巷子,串联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红崖村在保留古村落原始特征和原住民生活生产场景的基础上,做精“坊文化”,打造老巷子一条街,让传统村落乘着文旅新风,迈步在新征程。

  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是一个兼具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独特地缘特征的村落。传统合院院落的门楼、屋脊、院墙上,砖雕的瑞兽盘踞其上,山水花卉栩栩如生。于河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魏氏砖雕的发源地。魏氏砖雕发展至今已有120多年,历经五代人传承以口、耳、手相传的方式延续至今。

  近年来,于河村依托砖雕,发挥乡村匠人、非遗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建立“非遗扶贫车间”,走“公司+农户+营销”的生产性保护模式,让砖雕走上了规模化、市场化的道路,也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千年古县隆德县域内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红崖村等7个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李士村入选自治区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隆德县以传统村落为基础,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先后建成杨坡村杨氏泥塑、于河村魏氏砖雕、新和村马社火和上梁老街4个文化主题村,其他村落也相继打造成符合自身条件和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主题村落,形成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点。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传统村落正成为新时代人们安放心灵的好去处,也是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家园。

  文明实践:唱响幸福欢歌

  春节前夕,吴忠市同心县预旺镇南塬村北埫文化大院洋溢着欢声笑语。村民们聚集到这里迎新纳福。歌舞、眉户剧、秦腔等轮番上演,现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北埫文化大院是南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之一,带动村民从观众席走上舞台变成主角。“2017年正式运营以来,在村两委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弘扬乡土文化,将村民培育成文艺志愿者。现有秦腔剧组、社火队、秧歌队等,在春节等重大节日节庆活动中,参加文艺演出的村民多达150余人。”北埫文化大院的创办者刘国勇说。

  近年来,在同心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埫文化大院编排了秦腔新唱《启航》、眉户剧《十二把镰刀》等节目100余个,先后走进吴忠市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等地演出。其中,音乐表演唱《同心尕妹唱小康》、相声《同心礼赞》、歌伴舞《同心儿女心向党》、说唱眉户表演《脱贫攻坚奔小康》等深受群众喜爱。

  2月26日下午,银川市永宁县望洪镇宋澄村红色教育主题公园广场上,一首首红歌激情飞扬,一支支舞蹈轻快欢乐,村民们笑容灿烂。

  宋澄村的前身是宋澄堡,中共宁夏工委曾在这里设立工作机关,革命烈士崔景岳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2021年,宋澄村被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依托中共宁夏工委旧址这一红色资源,宋澄村打造了红色教育主题公园、红色印记教育主题展示中心等阵地,编排《崔景岳在宁夏》《红色基因代代传》等文艺作品,讲述宋澄村的红色故事。

  2023年,宋澄村牵头、联合新华中心村等6个村共同成立了“红色宋澄”乡村合唱团和“最美夕阳红”广场舞队,合唱团常年有三四十人,广场舞队也有百余人参加活动。合唱团登上了永宁县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和龙行龘龘·和美宋澄2024新年“村晚”的舞台献唱。今年,宋澄村“村晚”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4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

  “无比自豪、无比喜悦。”今年60岁的袁伏山是土生土长的宋澄村人,是合唱团成员。孩提时,他听着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长大后和乡亲们一起建设自己的美丽乡村。

  几十年来,宋澄人民沿着先辈的足迹接续奋斗,唱响一首首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生活幸福的“红歌”,唱的是宋澄人民对先辈的深情缅怀,唱的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满腔豪情。

  责任编辑:赵斐斐


>>><<<
【作者】:本刊记者 汪晓慧 胡亦茹 韩春波
【来源】:《共产党人》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