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构建五大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访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8期 作者:本刊记者 闫院平 发布时间: 2024-04-20 | 打印 | 字号:TT

截图20240420210919.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并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宁夏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

  记者:“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您认为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有哪些主要特征?

  李郁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为起点,以“质”为核心,以“生产力”为立足点,新在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是高新技术应用与创新,高素质劳动者培养与集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面向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

  记者:宁夏属于欠发达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基础是什么?

  李郁华:发展新质生产力,宁夏在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人才资源等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近年来宁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产业实力明显增强。202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314.95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位居全国第五。产业加快扩规升级,近100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品牌分别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第8位、第12位、第31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产性服务业主副分离试点加快推进。

  新质产业不断涌现。2023年,新材料和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增长,带动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6%;“六新”产业占工业总产值40%以上。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60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比例达到51.8%;建设全国最大的30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枢纽)和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和在建数据中心15个,标准机架数量从2021年底的3.1万架增长到7.6万架;建成西部最大的GPU智算基地,宁夏算力质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

  创新能力加快提升。2022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7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科技型企业加快培育,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各类创新型企业1200多家。

  绿色发展协同推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碳达峰“1+N+X”政策体系,提前两年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十四五”目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等,2023年全区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体稳定消除,黄河干流宁夏段连续7年保持Ⅱ类水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推进,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

  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升级行动,全面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迭代出台565项工作举措,构建营商环境“1+N”政策体系。一体化政务服务、行政许可清单管理等走在全国前列。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被评定为“非常高”级别,连续6年位居西北第一。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近200项国家和自治区级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六权”改革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公益林政府回购机制。

  记者: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道时代考题,宁夏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道路?

  李郁华:我区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发展方式创新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为保障,因地制宜,加快在宁夏培育形成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重点是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做强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坚持政研园企“四位一体”,推动实施园区效益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延链补链强链、产业融合集聚、未来产业孵化“五个一批”项目,促进各类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锚定发展基础和政策导向,着力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氢能和新型储能、半导体材料等重点细分行业,实现企业数量、产值占比、项目投资“三个倍增”,取得产业能级、科创能力、示范带动“三个跃升”。

  二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统筹推进自主创新、引进创新、集成创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或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新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创新载体布局建设,加快贺兰山实验室、六盘山实验室等建设,培育自治区战略科技力量,形成更多原创性、交叉性、颠覆性技术成果,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重大创新策源地。深化东西开放科技合作,大力推动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持续加强宁夏与区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深度合作,组织实施一批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支持企业柔性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紧缺的科技人才与团队。

  三是加快构建高效发展体系。以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产业体系整体升级为支撑,加快形成以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业态创新为重点的高效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建立城乡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从生产到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强化规划引导和分区管控,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动各产业领域实现深度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健全流域、湿地、森林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生态产权融资、生态权益交易、“生态+”等试点示范。

  四是加快构建动力供给体系。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水平提升,努力打造投资的洼地、改革的高地、机制的平地、企业的福地。更好释放改革红利,坚持先立后破,深化简政放权,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将现有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重新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提升开放水平,高质量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国家“三个试验区”建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先进技术、数据、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五是加快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加速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深度融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企业家队伍、高素质人才队伍、新型劳动者队伍。强化本地人才培养,优化实施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深入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体系,实行紧缺人才清单制度,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构建人才梯次招引体系,动态调整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管行业必须管人才责任机制,加强对各领域、各行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等工作统筹谋划和推动落实。

  记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宁夏的突破口是什么?

  李郁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也需要选准切口、寻找突破,为确保宁夏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建议重点启动实施“五项行动”。

  实施产业集群建设行动。突出主导产业、注重结构优化,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产业间横向耦合,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和产业园区发展定位,有序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重点打造数字产业、新型材料、现代化工3个产业集群,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加快推进多层次、多模式、多渠道新质市场主体培育,促进市场主体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能力提升,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壮大市场主体规模、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实施要素支撑保障行动。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强化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新型要素先行保障,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

  实施政策供给创新行动。提升政策一致性同向性水平,增强政策精准性、针对性、创新性、连续性、稳定性。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提高政策制定的前瞻性、针对性、精准性,引领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实施重大战略引领行动。充分运用好宁夏发展优势,把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同新质生产力形成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用好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宁夏枢纽等平台载体,加大力度推进要素集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同时,谋划一批有重要牵引力、集聚力的重点战略、重大工程。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任务,高质量谋划储备一批增强创新力、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大项目、好项目。紧盯国家战略部署,结合宁夏发展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模式创新等各方面试点示范任务,为宁夏发展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探索新路径。

  责任编辑:李旭


>>><<<
【作者】:本刊记者 闫院平
【来源】:《共产党人》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