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罗山脚下起欢歌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1期 作者:本刊记者 李百军 发布时间: 2024-06-07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40607095541.png

红寺堡区将黄花菜产业作为农户增收的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小小黄花菜成为群众增收的“黄金菜”。 钟培源/摄

  1998年,首批西海固各族群众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苦瘠甲天下”的故土,一头扎进罗山脚下风沙肆虐、人迹罕至的红寺堡,成为亘古荒原上的拓荒者……

  二十多年筚路蓝缕,二十多年艰苦创业,一批批红寺堡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战胜了“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碗饭、半碗沙”的生存困难,创造了“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的伟大壮举,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引黄灌溉移民区、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安置区。23.5万各族群众用勤劳和智慧共同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移民开发史诗。

  如今,在古老雄伟的罗山脚下,如画的城镇乡村、人声鼎沸的街区闹市、机器轰鸣的车间、书声琅琅的校园,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美丽画卷,处处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和睦的动人场景,处处传唱着“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的时代颂歌。

  弘德村里笑声朗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视察并深情寄语:“乡亲们搬家后,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几年来,弘德村各族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团结和睦,更加和谐相处,村民的收入一天比一天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弘德村村民刘克瑞告诉记者:“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从搬迁到弘德村那天开始,我们村里的各族群众之间就相互包容、相互尊重,从没有因为民族不同发生过矛盾,产生过冲突,相处得就像一家人。”说着看向一旁的好朋友伏志强。伏志强说:“和刘克瑞能成为好朋友完全是因为他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帮助,养牛羊他给我传授经验,种蔬菜也是他手把手教我种植技术,农闲时节,还时不时请我到他开设的茶社喝茶聊天,我们之间相处得和兄弟一样。”说完双方相视,发出爽朗的笑声。

  弘德村由2012年从吴忠市同心县和固原市原州区5个乡镇27个村的搬迁移民组成,其中汉族群众占19%,回族群众占81%,是典型的回汉群众杂居村。弘德村51岁的任军是汉族移民,但因致富能力强、致富点子多、办事公道,深受村民拥戴,被村民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当家人”。他告诉记者,弘德村邻里之间不管谁家有婚嫁事宜,都会互相搭手帮忙、鼎力相助。村民间之所以团结和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求同存异,尽可能地放大“同”、尊重“异”,这让大家的心走得很近。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弘德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从刚搬迁来的500多元增长到2023年的16090元,增长了30多倍,弘德村也从原来的“空壳村”,成为村集体年收入200多万元的“标兵村”。2022年,弘德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2023年底,在国家民委命名的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中弘德村榜上有名。

  弘德村民族团结的实践,只是红寺堡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缩影。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今天的红寺堡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和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标识。

  五色原野五彩梦

  2024年5月14日,电视剧《星星的故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该剧反映了在宁夏贺兰山下的戈壁滩上,两代葡萄酒产业开拓者心怀梦想与希望,以矢志不渝的创业精神,将“戈壁变绿洲”,改变家乡面貌、共赴富裕之路的故事。剧中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身体力行顺应时代发展、追求理想的精神,深深感染了红寺堡区葡萄酒产区的创业青年们。

  在被誉为“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的红寺堡镇,记者采访了汇达阳光生态酒庄的酿酒师李财。李财说:“从电视剧开播,每天我都疯狂刷剧,这不仅是因为自己在剧中客串了一个酒庄庄主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和众多本地葡萄酒产业从业者而言,《星星的故乡》不只是一部电视剧,更像是我们成长经历的再现。从学徒到酿酒师,再到自己酿造的葡萄酒荣获国际大奖,作为红寺堡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我相信我们的产品一定会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中国葡萄酒,当今世界殊’。”李财说,“企业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实行联农带农机制,每年在当地用工量达2000人次,工资支出220万元。”

  红寺堡区所产的葡萄酒凭借对产品口感、品质的严控,已斩获葡萄酒类多项国际大奖,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也不断擦亮了红寺堡产区葡萄酒的金字招牌。

  二十多年砥砺奋进,二十多年勇毅前行,亘古不毛之地变成了斑斓的五色热土。除了“紫色名片”葡萄酒,红寺堡区还有碧绿青翠的有机蔬菜、鲜红透亮的枸杞、金色富硒的黄花菜、高品质的肉牛和滩羊。2023年,几大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近30亿元。红寺堡区也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酒产区”“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等“国字号”荣誉。

  五彩的特色产业,不仅装扮了红寺堡区斑斓的容颜,更重要的是它不断实现着红寺堡人多彩的梦想……

  网络飞架共富桥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让一个个平日羞涩腼腆的红寺堡人,在面对镜头时变得全身透精神、眼里有光亮,尤其是在线上向全国的消费者介绍家乡的土特产时,更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随着一单单交易的完成,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23岁的康艳,2022年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在外打工不久后毅然返乡创业。她将家里经营不佳的民族服饰店从线下搬到线上,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平台选择和产品与消费人群的准确定位,2023年康艳直播间的营业额超过300万元。面对销售业绩的持续增加,康艳组建了自己的直播团队,并大胆邀请妈妈和爷爷做销售产品的代言人,效果出奇的好。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闯世界时,康艳说:“我之所以选择回来,是想助力我的家乡发展更好。”罗永堂作为自由主播每天准时到直播间直播销售日用品,闲暇之余也帮别人做直播运营,每月都有不错的收入。在他的鼓励影响下妻子也从最开始的反对抵触,到现在勇敢地走进了直播间。

  红寺堡区的直播队伍中,不仅有城乡中青年群体、返乡大学生,也有“银发带货团”,更有用手语直播的残障人士。红寺堡区远洲电商孵化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红寺堡区委、区政府站位国内电商产业发展前沿,立足区情实际,把大力发展电商销售作为解决城乡群众就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来抓。盘活闲置资源,成立红寺堡区远洲电商孵化中心,邀请浙江、江苏等地专业团队来当地培训,先后举办31期培训班,共有3000余人参加。同时,邀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直播平台的专业人士入驻红寺堡区远洲电商孵化中心现场解决直播销售中出现的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我们的电商孵化坚持“只做小主播,不做大网红”的理念,提出建设一个由红寺堡区委、区政府牵头主导监管的区域性超级MCN电商直播带货基地,扶持引进100个电商供应链团队,培养1000个直播带货达人,带动万人或家庭参与电商产业,在红寺堡区形成“产品变商品、商店变电商、手机变农具、数据变农资、直播变农活”的全民电商发展格局,把红寺堡区打造成特色“直播聚集地”。

  今天,在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红寺堡区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就业、产业、社会融入”的嘱托,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秉持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大力弘扬“感恩、包容、创新、奋进”的移民文化,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创新精神、自信从容的奋斗姿态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筱


>>><<<
【作者】:本刊记者 李百军
【来源】:《共产党人》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