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全国党刊看内蒙古】我见赤峰多娇媚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 作者:本刊记者 张雪晴 李永红 发布时间: 2024-08-06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4-08-06 151607.png

赤峰市坚持不懈推动生态建设,为祖国北疆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图为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 内蒙古实践杂志社供图

  7月的内蒙古,生机盎然,碧野千里。16日至19日,2024年全国党刊年会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蒙古的实践”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在内蒙古赤峰市开展。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记者与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120余人相约赤峰,探访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精彩故事。

  从红山文化中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时间如刀,雕刻出赤峰这片土地广袤丰腴的模样,它亦如笔墨,跨越荏苒时光,书写了千年绚烂的文化。

  来到赤峰,不能不了解红山文化。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的环抱中,在闪亮的英金河畔,有一处红色山峦,它就是红山文化的命名地——红山,赤峰也因此得名。红山文化呈现出以赤峰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独特风采,距今约6500~50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它是继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以来,西辽河流域(燕辽地区)高度发达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是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阶段。考古学发现证明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新石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类型,特别是红山文化的玉文化和龙文化,开创了中华民族“尚玉”“崇龙”文化的先河,证明西辽河流域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更是历史的记录者。当步入赤峰博物馆内,看着面前展示的一件件文物,仿佛先民们在这片热土上生产、生活、开创文明的场景就在眼前。以“日出红山”“古韵青铜”“契丹华韵”“和同一家”为名的4个展厅,充分展示了赤峰的史前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辽文化以及元明清时期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馆内展陈的8万多件(组)馆藏文物也见证了红山文化和同时期其他文化广泛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走进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时空隧道的列车,丰富的辽代文物、精美的辽墓壁画、风格独具的辽塔……种类繁多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馆内设有“宋风辽韵”“北国丹青”“凭云出梵天”等展厅,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契丹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呈现了辽时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面貌。采访团一行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广袤的土地,如同卷帙浩繁的古书,讲述着沧海桑田。金黄的小米,跨越荏苒时光,传续着千年谷香。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以兴隆洼典型文化载体玉玦及桶形陶罐为灵感而建设的敖汉小米博物馆,犹如一座古朴的庄园,散发着令人肃然起敬的力量。馆内陈展着的石铲、石耜、石刀、磨盘、磨棒等500余件农具文物,记录着远古先民的粟作史,向世人无声地诉说着“敖汉小米谷香千年”的故事。

  博物馆通过展览不仅讲述了敖汉小米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包括粟的起源与世界传播路线,粟在农耕文明形成发展不同阶段的地位作用,旱作农业与节气、历法、古代农书、古代仓储等,还从科普的角度,阐释了粟在固碳、节水等方面的特性及其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2003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了1500多粒碳化的粟粒和黍粒。经权威部门以碳-14的手段检测,确定这些碳化粟黍距今约8000年,比欧洲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700年。研究旱作农业起源的专家认为,在大约6000年前,小米正是从这里出发向外传播的。

  今天的敖汉小米已声名鹊起。小米油、小米皂、小米锅巴、小米月饼等,围绕着小米的创新链条越来越长,敖汉小米也已成为全国“农遗良品”优选计划十佳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2020年,以敖汉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减贫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被誉为“活化石”的敖汉小米已然成为8000多年中华农耕文明的鲜活注脚。

屏幕截图 2024-08-06 151537.png

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品牌,正迈向数字化转型之路。 闫院平/摄

  在工厂车间里感受高质量发展脉搏

  赤峰市地跨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成矿带和华北地台北缘多金属矿带,矿产资源丰富。采访团走进内蒙古赤峰市高新区规划展示馆、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调研采访,感受这片土地上涌动的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在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熔吹炼车间,一台新型双侧吹熔池熔炼炉和一台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通过溜槽连接,经连续作业即可产出含铜99%左右的粗铜,两步完成了铜精矿—粗铜连续冶炼的全过程,同时消化了电解全部产能的残阳极。这就是赤峰云铜在国内率先淘汰PS转炉后成功研发的新工艺——赤峰双炉连续炼铜技术。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赤峰双炉连续炼铜技术有效解决了铜冶炼生产吹炼工序中存在的含硫烟气无组织逸散和难收集难题,实现了低能耗、低成本和清洁生产提档升级。就在前不久,这一技术还入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十大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

  “揭秘”一件羊绒衫是怎么从养羊到“薅羊毛”纺纱,再到成衣的全流程;如何辨别羊绒制品的品质,如何养护一般人眼里“娇气”的羊绒面料……在短视频平台上,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账号下,有着非常多“讲实在事有获得感”的短视频,并且具有很高的播放量。

  赤峰市是全国最大的绒毛产区之一,也是国内较大的羊绒集散地,每年有1000多吨羊绒从这里被运送到世界各地。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借鉴著名企业的发展经验,借力抖音电商平台,深耕品牌,带领工厂迈向数字化转型之路,年销售收入达6亿元。

  2023年4月20日,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2023年第5列中欧班列“赤峰号”从赤峰保税物流中心缓缓驶出。飞驰的“铁龙”载着55个集装箱的耐火砖、阀门、二氧化硅等货物,经由满洲里口岸出境,一路奔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全程运行8129公里。身为商贸历史悠久、外贸增长较快的城市,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蓬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等优势,让赤峰在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上布下了“先手棋”。

  由陆升空,赤峰的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快。2023年4月6日,赤峰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开通运营,打通了赤峰经首都国际机场通往世界的空中贸易新通道,这对于蒙东来说,尚属首次。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在赤峰逐步成为现实,对外贸易迈上了新台阶,赤峰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通往俄蒙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内蒙古距离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和资源出海的要道,正在逐步做大做强“朋友圈”。

  行走在赤峰大地,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日渐强劲。

  到绿水青山间破译“金山银山”密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撒哈拉。仰望过大漠星空的璀璨银河,体验过小桥流水的烟雨江南,当行走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的科尔沁沙地,一条条公路如缎带将连绵起伏的沙丘分割成块,一片片翠绿填充的麦草方格锁住了曾经肆虐的黄沙。

  科尔沁沙地,地处西辽河平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草原,由于气候变化及过垦过牧,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沙地,是京津冀风沙的主要源头之一,沙地分布区面积约为6.63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地面积3.51万平方公里。科尔沁沙地治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治理规模不断扩大,治理效果显著。

  翁牛特旗是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我们总结出‘以路治沙’的模式,将沙地细化分割成‘治理网格’,解决治沙材料运输问题的同时,方便牧民出行。”翁牛特旗林草局的工作人员说,截至目前,翁牛特旗共开通16条穿沙公路,沿公路完成沙地治理面积351万亩。

  翁牛特旗的做法只是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科尔沁沙地治理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积极推进“三北”工程,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做到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相协同,综合治沙、科学治沙、依法治沙相结合,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采访团一行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音敖包是蒙古语,意思是“富饶的山”,属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九大园区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园区,是一个集森林、湖泊、沙地、草原于一体的综合保护区。这里因分布着世界罕见的沙地云杉林而著称,形成了圣山、神树、灵水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生态景观。除了以沙地云杉为代表的典型自然资源以外,美丽动人的人文故事、古老神奇的白音珠日和敖包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沙地云杉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和“生物活化石”,云杉林能聚拢散碎细沙,对防风固沙有特殊功效,保护好沙地云杉林,对研究和防治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保护京津冀地区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沙地云杉也是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生态修复和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自然资源。

  被誉为天下最美草原的乌兰布统草原就在克什克腾旗。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克什克腾旗不断挖掘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展示景区浓郁风采的旅游产品,打造了“乌兰布统草原音乐节”“达里湖冬捕旅游季”“金秋银冬摄影大赛”“穿越乌兰布统·玩转克什克腾”等“贯穿四季、覆盖全域”人文旅IP。2023年在桦木沟景区举办的乌兰布统草原音乐节,将音乐与草原文化完美融合,共吸引全国各地游客2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娱乐收入达2.5亿元。

  经过不断努力,赤峰市现有森林面积45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84%。赤峰市创新挖掘金山银山价值,向森林本身要效益,向林下空间寻求更多可能性,探索以林为主,集农、林、牧于一体的复合型林下种养模式,带动群众投身林下经济,拓展增收渠道。2023年,赤峰市林下种植食用菌1.1万亩,林下种植中药材9.98万亩,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39.3亿元,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

屏幕截图 2024-08-06 154804.png

  责任编辑:闫院平


>>><<<
【作者】:本刊记者 张雪晴 李永红
【来源】: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