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春潮涌动启新程
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通过举办赏花海、品美食、观民俗体验乡村文化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固原生态资源、红色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供图
今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部署,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指导服务,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全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一季度,全区农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69亿元,增长2.2%,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8%,农民收入增长6.7%。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7%,瓜果产量增长16.0%,水产品产量增长3.1%。肉牛出栏较快增长,出栏31.32万头,同比增长8.0%。
夯基础强特色,工作亮点频呈现
政策引导,畅通产销渠道。今年1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商务厅等7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农产品促销售促消费助农增收十二条措施》,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在元旦、春节期间,举办产销对接活动41场,发放消费券955万元,农产品累计销售3.2亿元,带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4亿元。
模式创新,拓展市场空间。积极发展集市经济、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农民丰收节联动推介“乡村特色集市”,吸引市民下乡村、逛大集。落实采购本地农产品和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相关政策,加强与区内央企、国企、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助力农产品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开展宁夏美食优品进部委、进央企活动8场次。创新网红带货、直播带货模式,联合新华社、“与辉同行”团队开展《向新而行——宁夏篇》直播,仅3小时总曝光量近4700万人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栏目对宁夏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
搭建平台,强化供需衔接。加强对全区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对接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实现重要农产品价格信息共享。积极加入全国农产品采购商联盟,推动产销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以“庆五一 赶大集 品乡味 促消费”为主题,开展“2+3+N”活动,其中2个载体,即百个乡村特色集市和百名农民主播联动直播;3个协同,即协同商务、文化旅游、体育部门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N场活动,即农业农村系统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产销对接和促消费系列活动共28场,线上线下消费额达到1.63亿元,同比增长7%。
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坚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联创”,在京津冀、粤港澳等大中城市设立“宁字号”品牌店95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肉品牌价值分别位列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7位、第13位和第30位。35个农业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聚合力再攻坚,谋划发展新篇章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继续大力实施“乡味宁夏”品牌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宁夏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持续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以制度化、规范化方式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系统性推进品牌宣传推广,常态化组织消费促进活动,多维度助力宁夏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政策支撑。抓好促销售促消费助农增收“十二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落实稳定牛奶、肉牛产业纾困解难政策,指导各市县(区)出台配套支持政策,进一步构建产销深度对接政策体系,办好第23届绿博会、宁夏精品中国行等活动。持续放大品牌效益。以“乡味宁夏”为农业总品牌,统领各市县(区)农业品牌建设,指导开展“一市一IP”品牌宣传活动,精心打造品牌文化体验馆,加快构建“宁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持续创新业态模式。完善优化农产品会展推介机制,高标准举办第7届中阿博览会农业经贸活动,持续开展精品中国行、知名销售商走进宁夏等推介活动。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工程,开展“星乡村”“星农人”培育工作。组织全区百名农民主播、乡村网红、“星农人”、乡村守护人、“三农”领域创作者,通过“直播PK”“原产地溯源”“短视频种草”等形式,广泛宣传本地“土特产”,带动更多农产品出村进城。持续拓宽平台渠道。锚定大中消费市场,“一地一策”定制市场开拓战略,发挥国家地标农产品展示中心宁夏馆“国字号”、全国95家品牌店“省字号”平台的作用,持续推动特色农产品进部委、进央企,深耕国内外市场版图。借助建设农业农村数字赋能平台,深度对接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促进与全国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互联共享。
责任编辑: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