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才聚宁夏】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3期 作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 2025-07-04 | 打印 | 字号:TT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区人社部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牵头推进稳定就业工作的重要责任,坚持就业创业优先导向,实施就业创业优先工程,聚焦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大局,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新篇章贡献人社力量。

  坚持就业优先,发展与就业联动更加紧密

  将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推动财政、投资、消费、产业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率先在全国实施就业收入扩增战十项行动、“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推出就业收入扩增10条、促进就业创业33条、优化稳就业18条、新时代高技能人才18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23条等组合政策,落实阶段性社保“降缓返补”政策,为参保企业和个人减缴社保费326亿元,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一次性留工补助7.56亿元,稳定了204万职工的就业岗位。创新实施“宁岗贷”“崇军贷”等专项金融支持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12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8亿元,培育创业实体3.64万个,创业带动就业13.67万人。

  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就业结构逐步优化

  深刻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支持体系,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就业人员占比从2021年的65.2%提高到2023年的66.6%,乡村就业人员占比从2021年的34.8%下降至2023年的33.4%。农村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由2021年的81.27万人增至2024年的84.02万人,增量2.75万人,年均增加0.6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2021年有组织转移就业17.86万人,2024年增至25.75万人,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区内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加,2024年超过五分之四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在区内就业,较2021年上升0.2个百分点。区内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总量从2021年的3.8万人增至2024年6万人,增加2.2万人,年均增加0.55万人,就业方向以企业为主,占比45%以上。困难群众就业保障有力,2021年以来,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49万人次,新增残疾人就业2.32万人,245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坚持聚焦重点,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突出重点难点,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兜稳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出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20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量政策17条等政策,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三支一扶”、基层“四个项目”,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全面提速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进度,开发园区企业岗位年均2万个以上,创新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生活补贴,助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多渠道就业。深入推进稳内拓外专项行动,全力稳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强化闽宁等劳务协作,与12个省份建立劳务协作机制,建成驻外劳务工作站88个,农村劳动力区外转移就业66.95万人。培育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种酿工、吴忠厨师、中宁枸杞技工、西吉绣女等特色劳务品牌35个,带动就业50.85万人。健全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及时发现、及时认定、及时帮扶工作机制,完善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办法,实施“1131”精准帮扶,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25.2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34万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05万个,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坚持技能引领,职业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围绕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开展常态化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清理不达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持续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率先编制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地方标准。依托职业(技工)学校、定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和“直补个人”等培训,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全区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9.03万人次。加大技能人才载体建设,累计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3个,在全区技工院校遴选建设8个急需紧缺特色专业,评选奖励“自治区技术能手”31人、“塞上技能大师”10人。持续推进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公布涵盖206个职业(工种)技能人才评价机构设置标准。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薪酬、表彰等激励政策,评聘首批特级技师6名,建立完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区技能劳动者总量155.21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17.27万人。

  坚持数据赋能,就业服务格局转型升级

  顺应群众期盼,扩大服务供给,创新运行机制,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宁好就业”平台建设,创新“e站直达”智慧服务,建成608个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和就业服务站,建立岗位动态归集发布机制,提供6.5万个岗位信息、7类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全区就业服务机构信息实现“指尖”可达。强化常住地免费服务制度,面向全体劳动者和各类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基本公共服务。上线运行人社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两大系统”,优化完善“一库一平台”功能,推行“直补快办”“免申即享”。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劳动者。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探索开展“直播带岗”“直播送政策”“入企探岗”“访企拓岗”等模式,拓宽招聘渠道,优化人岗匹配。

  责任编辑:李妍


>>><<<
【作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