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9期 作者: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9-30 | 打印 | 字号:TT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树牢主线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中发挥带头作用

  高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民族地区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建设“大思政课”中带好头。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按照“大师资、大平台、大课堂”标准要求,构建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机制,形成学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教师“主导讲”、专家学者“巡回讲”、劳模楷模“轮流讲”、学生宣讲团“自己讲”的多元育人新格局。打造高品质“大思政课”,有形有感有效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促成“联创联建”中领好衔。充分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学科优势,建立跨区域跨学段跨学科“手拉手”教研制度,并开展一体化集体备课、教学竞赛、联片教研、同课异构等教学研活动,不断推动大中小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不断拓展高校与各级政府战略合作、与毗邻社区结对共建的路径,开展志愿服务、“石榴籽”大学生宣讲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促进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在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中发挥带动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求学求知、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是交流思想、培养情谊、增进认同的有效平台。要充分挖掘运用这一优势资源和桥梁纽带,促进各族学生深度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学生在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坚持各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实施“以爱育爱”关爱计划,全面推进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心理疏导、劳动教育、平安建设等进学生社区,打造各族学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建设学生社团,开展“石榴籽一家亲”百场主题示范团队课征集展示、“民族团结我践行”百佳社团选树创建活动,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合一研学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内涵式”助学育人。建立学生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机制,解决各族学生的基本困难和发展问题。围绕“奖、助、贷、勤、减、补”工作体系,打造“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资助链条,把扶困、扶智、扶志有机融合,开通“困难家庭新生绿色通道”“困难补助申请绿色通道”,及时发放生活用品大礼包、临时困难补助,做深做细做实“雪中送炭”的工作,让各族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按照“应访尽访”原则,大力开展“大家访”活动,做到院校领导、学工队伍、专任教师参与家访全覆盖、全体学生接受家访全覆盖、重点关心关爱学生一对一家访全覆盖,实现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零距离、面对面沟通,凝聚家校育人合力。积极拓展以闽宁协作为示范的东西部教育共建帮扶协作,与发达省区对口支援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互派师生访学、研习、交流、联谊,加强全方位多频次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携手绘就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中发挥引领作用

  高校人文底蕴深厚,承担着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高校要发挥自身理论优势和学科优势,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坚持“两个结合”,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和哲理。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和地方性创新实践经验研究,形成一批原创性理论成果,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实施数智赋能教学改革。挖掘宁夏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优势资源和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等资源,开发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精品数字资源库,丰富数字资源供给。组织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录制示范课,打造精品课程,依托宁夏智慧教育平台在线展示、推广应用、扩大影响。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建设数智教学体验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沉浸式情景模拟、跨时空对话交流、多民族角色扮演等教学体验,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媒介、校园景观等载体,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开展“石榴花开校园·籽籽同心向党”主题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涵养品行,增强师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深入推动文化交流传播,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平台和品牌活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为更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高校力量。

  (执笔人:冯燕 张云飞)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