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立柱架梁强机制 精准施策促改革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20期 作者:自治区党委改革办 发布时间: 2025-10-19 | 打印 | 字号:TT

ScreenShot_2025-10-19_102346_279.png

宁夏舜昌亚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依托DCS控制系统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管控,在提升工艺精度和安全性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与运行成本。 韩春波/摄

  今年以来,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始终聚焦“奋力打好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攻坚战”,着力构建改革任务精细分解、改革方案生成优化、改革推动争先创优“三项机制”,推动自治区党委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按照时序进度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创新“三项机制”,推动改革部署落实见效的经验做法被中央改革办向全国推广。

  建强“三项机制”,筑牢改革“四梁八柱”

  着眼责任清单化、工作项目化,建立健全改革任务精细分解机制。对标对表找准方向。加强与中央改革办的沟通联络,推动自治区各部门建立与对口中央和国家部委常态化对接机制,准确掌握国家战略规划方向、政策支撑导向、资金扶持指向、项目储备取向。上半年争取中央资金1589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专项债项目191个、238亿元。建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清单,定期梳理中央和国家部委出台改革文件、授权宁夏开展示范试点等。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对照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自治区党委深改委2025年工作要点,逐条细化实化,形成2025年推进的重要改革工作任务清单,按季度跟进落实进展。各改革专项小组、主责部门加强台账管理,健全责任体系。示范试点带动全局。全面盘点示范建设和改革试点,形成2025年示范建设和改革试点工作清单。

  聚焦取向一致性、措施精准性,建立健全优化改革方案生成机制。紧盯重点深化研究。围绕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标志性改革任务并提出20项调研题目,要求主责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主责部门在调研基础上,明晰改革目标和预期成效,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改革措施和实施路径。紧贴实际优化质效。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分歧。完善改革方案前置初审制度,开展改革风险和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把中央改革部署和自治区党委要求,以及基层典型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方案中。紧抓评估强化校准。选取牵一发而动全身、各方关注度高的改革方案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推动改革主责部门对改革方案开展分析评估,及时进行调整优化、迭代升级。制定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助力“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若干措施19条,推动对已有政策的优化。

  坚持增强执行力、凝聚向心力,建立健全改革推动争先创优机制。多措并举强化政策支持。紧盯示范试点建设,推动主责部门谋划一批需要授权部门支持的政策、项目、资金并加大争取力度。上半年,推动各地各部门争取国家级示范建设3项、改革试点15项、重大项目128个、中央资金200多亿元。群策群力强化敢为争先。推动相关部门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完善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工作措施。建立典型案例评选机制,加大正面典型宣传报道力度。上半年,教育数字化、“四水四定”等3篇改革动态信息被中央改革办采用向全国推广。严督细察强化实干争效。建立“月跟踪、季调度、年评估”机制,会同自治区纪委监委联合开展政治督察,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和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2次部署改革工作、审定改革方案17个,2次通报改革任务推进情况,2次听取改革专项小组工作汇报。

  聚焦九项措施,按下改革落地“加速键”

  上半年,宁夏按时序进度推动制定重点改革文件200份,建立工作机制101项,有效破解关键领域改革难题,为区域协同发展和经济动能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高标准市场体制机制,着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施“强基培优”工程,加快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3亿元、增长7.2倍。制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管理办法,民营企业经济增加值377.3亿元、同比增长14.7%。持续推进“综合监管一件事”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银川市电子证照标准化规范化应用案例入选国家标准指南。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规范自治区重大活动签约项目管理,建立招商引资政策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级报备机制。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体现宁夏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约束机制,隐性债务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宁夏成功退出全国地方债务风险重点省份。持续完善培育“千百十”亿级产业、园区、企业、项目政策,加快推进“宁电入湘”工程和绿电园区项目建设,推动构建“聚储通算用”一体化产业集群,“宁电入湘”工程完成并网送电。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关于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定4项政策措施和7项保障机制,加快建设“1+5+24”智慧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出台教育强区建设系列政策,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优化布局方案和保障机制,银川市教育数字化应用成果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进行分享,固原市“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入选全国“思想铸魂、网育新人”大思政课优秀案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评价机制改革,完善需求导向的科研项目形成等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若干措施》,推行“一事一议”支持顶尖人才(团队)创新发展工作机制。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出台《关于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规划、兴业、夯基、富民4项重点任务推进机制,系统谋划实施区域一体联动、人口均衡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公共资源优化、政策机制创新“五大工程”。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建立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固原市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机制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青铜峡市葡萄酒产业协会三产融合项目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

  健全民主法治制度机制,着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正执法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深化群团改革,建立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机制。

  健全文化和民生体制机制,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建立重要政策性文件宣传解读、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制度,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工作机制和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反馈机制,健全就业增收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人口发展服务制度机制。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夯实绿色低碳发展基底。健全以“一河三山”为基准线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六权”改革。

  完善维护国家安全机制,着力提升平安宁夏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大情报体系,健全提升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公共安全治理机制,优化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群众信访问题依法容缺化解、案件线索沟通移交、各类调解与信访工作对接等机制。

  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改革的能力水平。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5个专项整治健全党的建设制度,建立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机制,健全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机制,完善政治监督、巡视巡察工作等机制,全面推开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社区服务清单。

  责任编辑:李妍


>>><<<
【作者】:自治区党委改革办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