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策划 正文

护阀攻关铸匠心

——记全国劳动模范、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学朋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9期 作者:本刊记者 闫院平 发布时间: 2025-05-08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5-05-08 160435.png

师徒帮带助成才(中为王学朋)。 受访者供图

  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29年来,为掌握控制阀的新技术新工艺,王学朋长期扎根生产一线,与技术研发团队一起潜心钻研,攻克了高端控制阀领域的多个技术难题,摆脱了中国高端阀门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202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潜心钻研破难题

  走进位于吴忠市金积工业园区的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形态各异的多种控制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控制阀,被称为现代工业领域的“守门人”,从家庭自来水管到大型炼油厂,从医疗器械到航天领域,随处都有控制阀的身影。

  “别看一个阀门不起眼,却经常扮演上天入地的角色。一个合格的阀门,从起初的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测试评估,要求非常高。”王学朋说。

  今年51岁的王学朋,1996年进入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技术总监,从车间主任到公司总工程师,他几乎亲历了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创新。

  王学朋清楚地记得,2009年神华集团某煤制烯烃项目全面建成,在即将投料试车之际,国外某控制设备公司生产的一个减温减压控制阀出现故障,神华集团与供应商商议重新购买这一控制阀,却被告知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交货。这意味着整个装置的开车时间要延迟半年,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当时神华集团找到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大拿”马玉山带着大家用了15天时间,铸造出一台符合神华集团要求的减温减压控制阀,确保了项目如期顺利开车。

  从那个时候开始,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专注于高端控制阀的研发生产。当时,高端控制阀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为了实现中海油项目水下球阀的国产化,公司科技人员整整研发了10年。“在深海采油的项目上,我国当时连500米水深的设备都没有。球阀在水下应用,最关键的就是密封性,既不能外漏也不能内漏,水下压力大,想要做到这点很难。在攻克这一国际尖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从材料研发、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上搞创新。经过数万次的实验,才能检测出什么样的阀门能达标。国内没有这样的实验装置,国外的产品也没有见过,我们就根据球阀在水下工作的原理,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讲起研发过程,王学朋激情满满。

  2015年6月,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天然气调压撬成功安装在“西气东输”杭州管线建设项目上。

  2020年12月18日,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水下球阀正式通过中海油专家的验收。

  一项项技术难题被攻克,一台台控制阀投入使用,王学朋和他的团队在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

  薪火相传育新人

  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在科研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攻克了不少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工艺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让更多大国重器装上了“中国阀”。

  “企业的技术进步、研发创新,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大家都怀着产业报国的匠心,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参数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并且传给年轻人,马玉山院士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王学朋说。

  王学朋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很多项目从参与到主持,历经了无数个昼夜,翻阅手册,查阅资料,修改图纸,调试设备。近年来,王学朋主持参与了“制约煤化工长周期运行的关键控制阀核心工艺合作研究”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自主开发10余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在炼油、煤化工、1500米深水控制阀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外产品同台竞技,累计实现产值18亿元。尤其是他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制约煤化工长周期运行的关键控制阀核心工艺合作研究”,奠定了煤化工领域高端控制阀的技术基础。产品在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上成功应用,通过替代进口,使项目控制阀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8%以上,该装置控制阀采购成本节约20亿元。

  除了重大项目技术攻关外,这些年王学朋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带团队上。“王师傅是一位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你的好师傅。”在徒弟们的眼里,王学朋经常穿着工作服穿梭在办公室、项目现场和实验室,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他先后带了40多位徒弟,有的成为生产骨干,有的成为技术能手。

  “我们建立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宁夏煤化工控制阀工程研究中心和宁夏重大装备关键调节阀研发创新团队等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拥有180名各类科研人才,公司每年投入近6000万元研发经费。公司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开发出控制阀新产品60多项,有24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取得40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王学朋说。

  智造引领树标杆

  匠心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担当,也是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化定制,淬炼精湛技艺的成长历程。这是王学朋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高质量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了控制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敏锐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态势,瞄准国际前沿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如果只做货架式的控制阀产品,我们缺乏竞争优势。公司近年来一直‘两条腿’走路,一边推进产品创新研发,一边通过技术革新向智能制造迈进,在保持市场优势的同时力争成为行业的标杆。”王学朋说。

  回顾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王学朋深切感受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生产控制阀的老牌企业,公司不断打破技术壁垒,拿下一个个自主可控技术。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国内企业、科研院所攻关,解决了核电领域高端控制阀“卡脖子”难题—“汽水分离再热系统调节阀国产化”项目产品在“华龙一号”核能发电装置中成功应用,实现进口替代,摆脱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保障了我国三代核电机组的安全生产运行。在能源领域,“超大口径调压装置关键用阀研制”项目攻克了口径大、压力高、气候环境复杂等技术难题,突破了超大口径控制阀的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关键技术。产品在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实现了进口替代,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提供了保障。

  为实现智能化生产,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了智能制造软硬件系统,被命名为“吴仪工业4.0”。业务过程数据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检测数字化、物流自动化、制造柔性化、管控智能化、管理精益化,实现了业务管理的精细化,提升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让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大提升,增强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2025年初,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

  “是吴忠仪表成就了我,我最大的价值就在这里,发挥才能的舞台也在这里。”王学朋感慨地说。

  责任编辑:李永红


>>><<<
【作者】:本刊记者 闫院平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9期